编辑导语:在这个世界上,信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没有人用金钱可以买得到,也没有人可以用利诱或者用武力争取得到。对于领导或者创业者来说,如何才能够发挥信任的作用,让员工、用户坚定的站在自己这边呢?
我最近拜读知乎 VP Neo 的 News Letter 和他的原创特别多,Neo 是一个经历过完整移动互联网周期的娃娃脸中年互联网老人哈哈,特别好看,特别能思考,News letter 给了我非常多高大上和形而上的思考。
这也是我做群响这样如此形而下的业务所缺少的东西,感谢 Neo 的启发。
今天读到的 Neo 老师的「内容的长期主义」,非常受用,摘抄原文如下,并且因此写下一篇文章,讨论一下,我理解的信任有多珍贵?
Neo 是这样说的:信任是人类社会最大的网络效应。它是人类社会自组织和正反馈的基础网络。而内容,则是这种网络中的信号机制。
首先,人类是在交流中建立信任的。信任的建立需要长期的重复博弈,需要每一次交流都带来正向的反馈。就像不断锻炼的肌肉纤维,不断产生正反馈的交流就会加强信任关系。
其次,内容是交流的沉淀和固化。交流具有临时性,但总有一些交流是重复的,或者说是值得记录和传播的。这时候,内容就应运而生了。人们用内容来承载各种信息,包含知识、经验和见解。
另外,信任关系是非常脆弱的。欺骗和背叛只需要一次,就可能摧毁多年建立的信任。这种与生俱来的脆弱性,反而让天生具有沉淀性的内容变得更加重要。
人们通过契约来制度化交易,这本身就可以理解成内容的一种形式。
非常认同,同样的道理可以作用到几个例子上,为了加深读者和我的印象,我准备用两个例子来反刍我的运营逻辑和思考。
第一:可以用信任指导创作和票圈
我目前有 20 个微信号,都是我自己平时写文章加进来的,我带着 3 个助理一起亲自管理和运营这些微信号。
不要小看了这些微信号,这些微信号都是读者们看到我的文章,直接扫码加进来的,被文章的内容吸引过来加了微信的同学中,对刘思毅这个品牌是有认知的。
从数量上来说,是 10 万个微信个人好友;从身份上来说,是中国新流量经济的 CEO 和操盘手;从行业来说,是新流量、新渠道、新品牌的行业。
毫不夸张,这里面已经装着全中国我们想认识的优秀 CEO 的一级人脉网络了。
我们是如何做的?
漏斗就是很简单,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
第一层,持续不断地每天真诚地输出自己的所思所想,然后发出来,在公众号上完成每天的日更推送,并在推送下面放上自己的个人微信二维码(不用考虑任何的技术含量,因为 1 万阅读量,1% 的稳定真实的扫码添加率,真不需要考虑)。
第二层,加到好友之后,持续不断的发票圈,发票圈,发票圈,发可读性比较强、有讨论空间,或者凸显自己人设 IP 属性的票圈,一天 10 条票圈是不能排练的,也不能有剧本的,这是艰难的。
核心是,创始人或者运营者,本身的运营和创业,是不是就可以是一种真诚的记录,与愿意同行者同行,然后感染同行者。
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儿,原来我是做学生播客的,我经常在上海武汉的大学城里吃着饭,别人走过来问,是不是扯淡刘,听出来好像你的声音。
现在是在杭州的商场逛街,会有经常我的读者和会员来问是不是刘老板哈哈哈哈,看着照片像。说天天看我的推送封面被洗脑了哈哈,还加了我微信号,天天刷我票圈。
大家都鼓励我继续勇敢发票圈,是一个很奇妙的互动。另外,信任原则也指导我们,如何 PR 和如何服务客户?
只有一点,就是说人话。年轻的用户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官话套话,官话套话不是红和专,而是避重就轻,不说重点,或者纯粹装逼端着,这是一个很难的技术。
愿意做自己、说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持续输出,然后扩大自己公开象限,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能力,这需要消耗自己很大的生命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对自己能量的燃烧(毫不夸张)。
最后的例子,是谈谈如何种草?
我和 Nice 的合伙人,原先 B612 的中国区 CEO 聊过这个问题,她应该算是中国 App KOL 营销之王了,很早就开始微博九宫格的推广。
她说,很多时候 KOL 的种草操盘手们都太懒惰了,以为只能卡着一个 ROI 就可以了,投放额、输出额,算出来公式就可以了。
可是 KOL 是 to 真实的 C 的,真实的 C 可不是数字,也不是一个工业化的数据,需要做的可不仅是工业化的投放流程。
我非常同意,进一步地提出来,广告主和 KOL 都需要珍惜自己粉丝对自己的信任,信任应该在推荐中至少不被减弱。当然,用户的消费能力当然会被消耗,这是必然的。
但是,KOL 的种草不应该是一种用户对 KOL 的信任消耗,广告主要取得最佳效果,脚本和投放方式都应该顺着 KOL 对他们粉丝的理解,利用信任,而非消耗信任。
这太虚了,但是这太重要了。
做得最大、最成功的那些消费类内容的创作者,都会站在自己的粉丝一边,以自己的品味,为她们精挑细选最好的商品,无论是哪一个端,都是这样的。
以上,信任是一种运营的黄金,与诸位 CEO 和操盘手共勉。
作者:刘思毅;微信:siyiqunxiang
本文由 @刘思毅 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