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营好一个社群?社群经济能带来什么?从2014年到现在,大家一直都在探索的路上。我自己创建过社群,同时也在别人创建的社群里。人人都热衷于社群,那么社群到底是什么?QQ、微信群?类似于馒头商学院、插坐学院的APP?贴吧、论坛、线下俱乐部?从广义上来说,这些都是社群。但是,社群只是社群,社群生态才能带来经济效应。通俗点来讲,想要形成生态,就要想方设法,把在社群里的人“盘活”。如何盘活?无外乎两点,要么给他们带去“精神的享受”,要么是“物质的现实好处”。
一、社群是“线上+线下”的“连接”
创建一个社群,首先需要有一个地方,可以是虚拟的(线上)、也可以是真实的(线下),“连接的能力”决定了能够把这个社群创建的有多大。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线上创建社群的门槛越来越低,参加一次沙龙、组织一次活动,就能诞生几个QQ/微信群、仔细一看,里面的人数都还不少,一开始的几天,还有人在里面说说话,一个星期以后,基本上都会陷入沉寂,想要唤醒他们,基本上只能靠红包,不过这种方式和饮鸩止渴没啥区别,需要靠红包唤醒的群,基本上就是死了。
很多群主也挺纳闷,觉得自己挺勤快的,经常性的在群里互动,分享和群主题相关的热门话题,就是看不到任何起色。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忽略了一个非常的重要的点,社群的运营光靠线上是不行的,重线下才是根本。这个就和谈恋爱一样,线上聊几个月,不如线下见一面。群友之间也需要交流和互动,彼此之间不断的熟悉,才能连接的更加紧密,自然而然在线上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话题。只有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才能将社群运营起来。
所以说,看一个社群活跃的程度,不仅要看有多少人在群里发言,还要看群里有多少人参加了我组织的线下活动。线下活跃程度怎么衡量?这对社群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从活动的报名、现场互动环节的参与,以及购买了某些特定的产品……通过SCRM系统将这一系列的行为数据化,打通线上线下,才能了解你的社群活跃和用户分层情况,评估做社群运营对业务产生了多少价值。
二、“精神的享受”从哪里来?
连接是构建社群的第一步,想要增加社群的粘性,持续不断的补充新鲜血液,就像前文提及的那样,你还需要给社群成员带去“精神的享受”,换句话说,也就是价值的认同感。从创建社群的企业主来看,你需要提供和品牌相贴切的“价值观”,就像NIKE的“JUST DO IT”运动精神那样;从社群成员来说,我需要在这种运动精神里面感受到活力、健康、向上等“多巴胺的沐浴”,以及马斯洛更高阶层的需求,如参与感、被尊重等等。这种认同感,就像无形的纽带,越认同,连接越紧密,和“情人眼里西施”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这里必须划个重点,虽然社群被大家炒的很热,但是归根结底,“产品”是关键,社群只是锦上添花。产品有多重含义,总的来说,就是社群成员“真的有收获”。这里有几个实操的点,大家可以参考看看。
第一,PGC的产出,需要定期的邀请行业大咖、领域专家去做分享,去互动。形式有很多种,不过还是“线上+线下的原则”,例如直播、群互动、线下沙龙等等。
第二,尊重UGC,作为社群的运营者,你需要利用好UGC,不过更加需要“尊重”。比如母婴品牌英氏,前期策划了一个“拯救假老公”的市场活动,这个创意的来源和很多的观点,都是来源UGC。那么何为尊重?比如我加了“连岳的粉丝群”,群主会耐心的整理出有建设意义的观点,供大家讨论。一天结束后,还有精华观点的回顾,这样大家会觉得,我的每一个观点都没有被浪费,这是一种很强的参与感和尊重感的体现,所以到现在为止,我在的这个群还相当的活跃。
运营社群绝对属于慢工出细活,只有慢慢经营好,才能开出花来。另外,这种尊重感,还需要群主绝对的勤奋,群主和群里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好友,朋友圈的评论和点赞也会相对频繁,时不时给大家组织点小活动,带来点小惊喜,都是社群运营的润滑剂。
第三,对KOL的奖励,在观察UGC的时候,需要时刻留意社群里的KOL,然后适当给予他们奖励。一来,可以调动KOL的积极性,二来,KOL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影响力广的优势,去影响更多的人,让社群真正活起来。关于如何找到KOL,以及什么的奖励才合适?其实,品牌主可以尝试通过特定的市场营销活动,以数据驱动洞察互动体验中的KOL。比如,我们设定一个应用场景,在某一次举办沙龙的过程中,基于奖励机制邀请现场嘉宾将主题相关的H5分享到朋友圈,通过SCRM大数据分析建模的方式,可以实时追踪每个参与者该条H5分享状态的点击数,以及到底是哪些好友点击了,还能持续追踪多个层级的分享关系链,一眼就能看到谁是整场互动体验的KOL。
注:每个中心的发散小点代表点击的好友(小点越多,点击越多)
三、社群生态,是最大的“物质现实好处”
纵观科技新闻头条,共享单车占了一小半:包括互怼、补贴、对刺、清场……ofo换上了“小黄人大眼萌”的新装,在朋友圈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乍一看,是小黄车借助小黄人这个大IP,造更大的势。但往细了研究,其实是两个社群之间的联盟,喜欢小黄人周边、和喜欢骑小黄车的本来是两个关联度极低、相互独立的社群,但是当两者 “相互碰撞”的时候,这种异业联盟就产生了化学反应:当两个大IP变成了浑然天成的共同体,这对贱萌CP就形成了社群生态,小黄人让ofo的品牌形象更加鲜明,骑行ofo在“感受城市微风”的时候,也让小黄人这个周边变得更加立体生动起来,在成功圈了一大波粉丝的同时,消费升级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异业联盟构建社群生态,方式有很多种,关键是要找到两者的连接点,就像ofo和小黄人的这次创意那样“我们要黄在一起”,不仅是颜色的连接,ofo年轻、活力的品牌形象和小黄人匹配度也非常高。不过,想要找到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契合点,瞬间引爆市场,不是像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通过品牌与社群成员之间的不断互动,沉淀行为数据,才能将连接点落地,形成更大的生态联盟,让其有序、有趣、更有活力的发展下去。
本文内容来源于:群脉SCRM,不代表运营学社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运营学社官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