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穿不炒”成“炒鞋不穿”,得物的生财之道

“鞋穿不炒”成“炒鞋不穿”,得物的生财之道

球鞋交易平台“得物”近来正处于风口浪尖,先是因未下架抵制新疆棉品牌受到舆论谴责登上微博热搜,后又因国产品牌球鞋在其平台被挂出天价的炒卖价格再次引来网友讨论,这些话题为得物带来热度的同时也造成了负面影响,身处热议之中的得物喜忧参半。

随着得物一同走进大众视野的是“炒鞋”市场,这个从前属于亚文化的小众圈子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疯狂的球鞋,逐利的市场

由于一些限量球鞋的存在“炒鞋”市场存在已久,“炒鞋”的本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供需两端不均衡所导致的供需矛盾——供不应求,在正常经济状态下的供不应求现象会导致生产商增加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供给的扩大,商品价格会从不断上涨慢慢趋于平缓,供需关系重新回到平衡。

但“炒鞋”市场中的供给端,也就是品牌方并不想看到平衡的局面出现,“炒鞋”约等于饥饿营销,“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供不应求的现象引来了更多消费者趋之若鹜,品牌方通过限量球鞋收获的品牌热度反哺于其他产品刺激销量的增长。

随着Z世代消费能力的崛起和潮流文化的渗透,限量球鞋成为了一种象征着潮流符号,“潮鞋”的需求在继续增加,而供给端的品牌选择继续维持热度,“饥饿营销”下随着热度一起增长的是被哄抬的溢价,一些球鞋在二级市场的售价甚至可以达到几十倍。

巨大的收益吸引了逐利者的进入,这些被称为“炒鞋客”的逐利者对球鞋背后的潮流文化丝毫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哪款球鞋会被明星上脚,这些明星上脚球鞋有着更高的市场热度,而热度与溢价呈现出正相关的联系。

一些“炒鞋客”会对明星上脚鞋款进行扫货,据炒鞋圈内部人士透露,一些小资本持有者会联合散户组成扫货团队,运作方式是筛选出具备热度潜力的鞋款,在凌晨对这款球鞋的“黄金尺码”(需求较多的尺码,一般女码为36-37男码42-43)进行全网范围的扫货购买,短时间内扫空之后,加上溢价再挂出售卖,更有一些消息灵通者在确认某一鞋款的具体发售数量后进行持续的扫货,清空市场后开始囤积进行二次饥饿营销,运气好的鞋贩一周可以做成百万级的收益。

但高收益常与高风险相伴,常有扫货团在清空市场存量后恰逢供给端品牌进行突袭补货,由于品牌补货量大,这些小资本扫货团的资金储备往往难以招架,导致资金链断裂扫货失败,加上品牌方的补货造成短期的供需平衡球鞋价格下降,把货砸在手里的现象并不少见。除了会出现的品牌方补货风险之外,球鞋作为一个溢价本身就存在泡沫的商品也有着别的风险可能,如这次的新疆棉事件。

在新疆棉事件前,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国际运动品牌的限量鞋款,是鞋贩子们的最佳炒货选择,由于潮流圈鄙视链的存在,国产品牌球鞋在此前处于鄙视链后半段,潮流鄙视链大致为“Supreme、Fear of god等潮流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国际运动品牌的限量款→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国际运动品牌的普货→李宁和安踏等国产的NBA球星合作球鞋→李宁和安踏等国产的普货”(主要为大众认知度较高品牌为主,以二级市场炒买价格为衡量标准)。

国货品牌的产品在新疆棉事件发生后,从冷板凳被捧上了道德制高点的“王座”,这也就导致了原价1499的李宁韦德之道球鞋在二级市场被挂出了48889元天价事件的发生,而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参与抵制新疆棉的国外品牌陷入滞销,一些手中仍囤有耐克、阿迪达斯球鞋的鞋贩子因此损失惨重。都说炒股不如炒币,炒币不如炒鞋,但炒鞋市场的瞬息万变造就一夜暴富故事的B面,是无数倾家荡产的失败。

这种恶性逐利行为所造就的供需失衡市场中,掌握货源的鞋贩努力哄抬价格,得物等球鞋交易平台因为佣金抽成带来的盈利选择睁一只闭一只眼,而供给方球鞋品牌则乐于炒买所带来的热度,三方逐利的局面下,消费者的权益被晾在一旁。得物作为一个c2b2c的平台服务于供需两端,撇开道德问题不讲,得物作为一个提供交易服务的中间商,它的服务做得怎么样呢?

得物,何罪之有?

客观来看得物作为一个炒鞋市场中的盈利者算不上是一个无辜者,但球鞋交易平台并不止得物一家“nice”“有货UFO”也都有球鞋交易业务,市场存在的情况下这个业务总有人会去做,得物真正的错在于作为一个c2b2c的交易平台他的服务并不好。

得物为卖家提供寄售服务,为买家提供鉴定购买服务,面对供需两端得物做的怎样?

供给端的卖家:包装损坏,储存不当;

据黑猫投诉平台信息显示,有卖家将鞋子在得物平台寄售后有鉴定损坏包装的现象出现,根据得物平台的规则,鞋盒损坏不能当做全新球鞋售卖只能当做二手球鞋交易,卖家出示了快递收货照片显示鞋盒无破损,投诉得物拆箱人员过失导致损坏。得物自己制定鞋盒不可已损坏的规则,却又不在意这项规则,鞋盒损坏后判定卖家商品不合格。

另外有卖家投诉自己放在得物的寄售鞋子退回后发现有不能擦洗掉的污渍,得物方回应只愿意赔偿卖家运费,平台这种由于自身储存管理不当却不愿承担责任的行为,导致消费者无可奈何只得选择投诉维权。

“鞋穿不炒”成“炒鞋不穿”,得物的生财之道

需求方的买家:双标鉴定,推诿责任;

据部分买家投诉反映,自己将在得物购买商品发给得物寄售,得物却将商品判定存在有“版本问题”,这种正品变假货鉴定一张嘴的双标鉴定现象,说明了鉴定环节存在有偏差风险。

另一方面,得物平台“七天无理由退货”要扣除一笔“技术服务费”,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只有四类不适用于七天无理由退货:消费者定做的商品、鲜活易腐商品、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和交付的报纸期刊四大类。用户询问客服后,客服承诺24小时内会有专员致电处理,但消费者再次联系客服却没了回应,这种消极处理退货的行为无疑是在推诿应当承担的责任。

综合供需两端来看,得物的主要问题发生在鉴定环节,作为一个c2b2c平台,得物的鉴定服务是其生意模式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得物诞生于国内头部体育论坛“虎扑”,虎扑作为国内早期球鞋爱好者的聚集地,有很多用户发帖求助“球鞋大神”为自己的商品鉴定真假,得物创业初期的鉴定师主要来源也正是这些在虎扑具有一定公信力的球鞋大神们。

得物中“毒”,鉴定谁说了算?

随着此前属于小众的球鞋火出圈,得物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球鞋交易平台,球鞋鉴定师作为一个需要长期经验积累的职业,鉴定师的供给资源显然跟不上平台交易规模的剧增,这也就导致得物的鉴定服务频频闹出乌龙事件,此前据得物官方报道,其平台携手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发布“鞋类鉴别团体标准”,这一标准填补了鞋类鉴别领域的标准空白,使鞋类产品的鉴定走向了标准化,与“鉴定国家队”中检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达成战略合作。

但是得物却拒绝向外界公布鉴定查验中心具体信息,这种不公开不透明的行为引来了消费者的质疑,得物只是宣传提到与中检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但实际鉴定还是由得物进行,商品的真假与否成了得物自己说了算,得物甚至认为品牌专柜没有鉴别资质,“建议”消费者去得物app、识货app、虎扑app鉴定,而这三家平台同属一门,得物究竟是在鉴定真假还是在营造一个“楚门的世界”?

“鞋穿不炒”成“炒鞋不穿”,得物的生财之道

在得物鉴定服务频频“翻车”的当下,得物却仍然拒绝向外界公布鉴定查验中心具体信息,这种不公开不透明的行为造成得物的公信力形象岌岌可危,对得物而言鉴定服务如果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正品信仰“四件套”将会成为一个笑话,届时得物的“裁判”身份将难以维持。

同时,潮流品牌的消费者对得物本身并无忠诚度可言,消费者追随的是品牌正品,当得物苦心造诣营造的大厦崩塌之时,会有多少消费者会选择留在得物?

结语:

从打开得物app看到的第一个栏目是社区,第二个栏目是交易来看,得物是想做社区内容导向平台,一个重视球鞋文化的球鞋交易平台是球鞋市场所需要的企业,但商业不是情怀,当下得物的社区运营并不出彩,交易服务问题频出,平台又呈现出扩张态势添加了数码、美妆、家居、家电等子分类条目,越做越重的得物在扩张的同时是否有能力做好球鞋业务的服务是个疑问。

 

本文由互联网风云榜投稿,运营狗专栏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nwcn.com/78467.html

(0)
互联网风云榜的头像互联网风云榜投稿者
上一篇 2021年4月20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21日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QQ:1124602020
微信:vl54120
备注:周一至周五全天在线,周末可能不在线,另外联系时,请告知来意。

公众号
交流群
运营学社会员,开通可享海量资源与多项权益,点击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