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价值拆分
前半段,从收集信息到得到结论,是具体的工作内容。我们提数据,做报表,这些都是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整合。而给结论,是我们需要输出的对这些信息的描述。也就是我们需要告诉别人这些信息到底是啥。因为信息多,我们才要整理,因为整理了,我们才需要提炼有用信息。
后半段,从认知事物到决策,是工作的目的。我们呈现了高度汇总的信息,这个是个事实。呈现事实本身是没有用的,通过事实给出的观点才是有用的。一切的数据处理,内容总结,都是为这个观点服务的。就如同论文,我们长篇大论写了一堆数据,描述了一堆事实,最后不给一个论点,你说的这些数据和事实,都是无用的。
所以说,数据分析应该分析在前,数据在后。因为核心目的,是为结论负责,而这个结论又是为后续的决策负责。也就是说,我们在做数据分析时,第一个阶段时整理数据,处理信息;第二个阶段是总结信息,呈现事实;第三个阶段是基于事实,给出观点。
很多朋友说天天当成工具人,那就是处于第一个阶段,我们总在整理数据,提供数据。但是我们反过来可以想想,需求方用这个数据干什么,目的是什么,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能够深入到第二个阶段,甚至第三个阶段了。
我们仅天天抱怨问题,没有自己去主动解决问题,就等着业务方去解决。希望业务哪天提一个业务分析需求,就可以大展身手了。不要将这种改变现状的想法放到别人身上,你自己都不愿主动改变,为啥要期待别人会去改变?!
另说,业务的需求你了解是什么吗?定性的描述是什么?定量的描述是什么?你负责的业务的核心指标是什么,提供的核心服务是什么,从最粗的粒度,到最细的粒度,你了解了什么,等等等等。这些数据和概念,你能够在不问别人的情况下,直接就说出来吗?因为数据分析一定是源于业务的,我们如果连业务都不了解,那么就需要先沉下心来了解业务。
如果我们对业务已经足够了解了,那么来了一个需求,我们就需要去关注这个需求本身了。不要仅关注需求是什么,咋完成。这种是最基本的,完成一个需求是表现,解决一个问题才是本质。通过业务方的需求,去总结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看看这些问题,我们能够哪些从他们不知道的角度,提供哪些有用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我们能够呈现什么信息和观点,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业务出发,又高于业务,最后反哺业务。
02 价值进阶
也就是说,我们有了观点,还可以将观点具体落实。即我们不仅提供观点,还提供观点之后的具体落地方案及可能的收益,以及如果有负面影响,我们如何cover。这个就是第四个阶段,结合观点,落地方案。到了这一步,数据分析的价值才被非常非常好的体验出来。
我们提供整合了信息,概述了事实,表达了观点,给出可落地的方案及相关评估。业务只需要去决策,落地哪种方案即可。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觉得没有啥观点,或者没有啥观点,这是肯定的,因为所有东西也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我们可以去学,可以去模仿,但是一定要要求自己去给观点。只有开始做了,才会有提升的空间。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这种走起来会稍微快一些,仅供参考。
就数据分析这个职业来说,数据分析师的工作古代就有了。比如古代的参谋,军事家,政治家等等。他们会基于敌我人数,粮草数量,兵马数量,地区各方面经济指标等进行军事和政治决策,这个其实就是在进行“数据分析师”的工作。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诸葛亮,他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数据分析师”。
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计数的发展,我们的各项职业和技能都越来越精细化和专业化,各行各业也都在数字化落地,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更专业的编程计数,数据分析方法论。
因为以往粗放的、不专业的、笼统的、基于经验主义的决策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很多发展的越来越精细和完备的企业的需求,所以我们也需要更加专业、准确、精细的数据分析,来为决策提供更先进的依据。
但是讲回来,我们是利用工具去解决问题,利用方法论去解决问题。不要陷入到工具和方法论学习中,工具和方法论都是一个过程,大部分数据分析都是要解决业务问题,问题背后的目的是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的。
当我们能够清楚的描述出问题时,基本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了,所以,了解业务很重要。当然,后期我们如果想要转到技术方向,多学习技术和工具也没问题,毕竟什么事情做到极致都是非常厉害的,就类似“匠人”精神。
03 分析思考
工作同样,我们也可以用这些主动的技能去思考,业务如何做好,问题如何解决,目标如何达成,相信我们也能有非常多的思路和点子做“数据分析”。环境是很重要,但是,起码我们得先主动去改变把。被动的等分析需求展现自己的价值,何不主动些,去展现自己的能力,体现分析的价值。
不断的沉淀总结,千万不要理所当然的觉得“这个事儿就是这样”。我们一定要去关注背后的原理,因为表现出来的,或者我们能看到的,都是最表层的,在做需求中多多思考,那些很有价值的点和思路就能找到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