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开信息得知,在3月末,腾讯音乐股市动荡,从下跌再到回升,在这其中似乎并不仅仅是升降能够衡量。
如果基金、股票的“跌妈不识”余威尚存,确实会对各家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腾讯音乐的浮动,也并不仅仅与股市有关,另外的影响大概就是目前在线音乐生态正在产生更多元化的频道,对用户的匹配度也越来越高。
从腾讯音乐,再到网易云音乐、短视频音乐甚至音频平台,他们对在线音乐赛道的布局、深挖,都在影响整个赛道的格局变化与生态集合。
生态细节化,音乐背后的头脑风暴
音乐的起始很早,转化到在线音乐的过程非常漫长,从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也诞生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平台,但是从腾讯音乐并购海洋音乐之后,就形成了在线音乐赛道“一超多强”的局面,而虾米音乐阵亡之后,在线音乐赛道似乎就只剩下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形成“一超一强”对立的局面。
网易云音乐创立的时间略早于腾讯音乐,并且网易云在破圈程度上似乎也隐隐有高过腾讯的苗头,尽管在体量上略有不足。
通过在线音乐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最初的我们听歌除了直接搜索想要听的歌曲,便只能通过简单推荐来听歌,而推荐,便是算法的起始。
看似复杂高深的算法,也是数学公式应用的结果,即便我们听不懂,却能够清晰的感知到算法带来的改变,譬如抖音。众所周知,抖音基于算法推荐,为受众推荐点过赞、收藏、评论过的视频,这就是算法的一部分。同样,网易云音乐、腾讯音乐等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听歌习惯、停留时长、有无收藏等来判定用户的喜好,然后再进行算法推荐,而事实证明,算法推荐下,用户也与平台之间粘性深度化。
拆解算法对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其实指向也是偏向好处多一些。算法推荐其实就像一个超市在社区环境内生存,如果这个社区的用户更喜欢零食,而不是柴米油盐,那么超市就要针对性的去选购货品,做到零食多、柴米油盐少的布局,而放在其他平台上同样适用这套法则。
有好处自然也有一些坏处,就像我们能从抖音上感受到非常浓烈的算法推荐的味道,有部分人就不习惯被算法推荐,因为他们会感觉自己内心的想法被一览无遗,没有安全感,就会造成这部分用户的粘性流失,这也是互联网所谓的“千人千面”的好与坏。
说是好处多一些,是在公开信息显示中,用户更倾向下一个视频、下一首歌是自己喜欢的,有时候“喜欢”就会将算法推荐带来的不舒适覆盖掉,让用户与平台产生共鸣。更何况算法推荐如果全是坏处也不会成为现在互联网的主流推荐方式,毕竟利益相关,马虎不得。
平台之间,利用自身能够为用户提供的细节之处出牌,目的就是将用户与平台粘性深度化,在平台之间竞争的环节,推荐这个细节却被做到了极致。
生态细分化,付费前驱的铺垫
目前,各个平台之间,“每日推荐”已经常态化,但推荐的目的是抓住并匹配用户需求,才能有利于平台尽早实现变现。
在线音乐的变现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购买版权,再通过付费音乐产生营收,但是付费音乐并不是那么容易产生付费,毕竟现阶段人们对于音乐付费的意识虽然在不断增强,仍达不到像其他商品类似的营收状态。
除了单曲付费,在线音乐利用会员制度、以及一些广告产生营收,但仍做不到变现理想化。这便是在线音乐几乎所有平台的变现难题。
从目前各个平台的现状来看,几乎每个在线音乐平台都想自带一个全民k歌,毕竟腾讯音乐四大项中,QQ音乐、酷狗、酷我音乐和全民K歌一起组成了四大板块,而全民k歌让用户有了更多可以发挥自己的空间,同时,开k歌直播也会额外为平台增加营收。另外,从数据上来看,腾讯音乐有70%以上的营收是来自直播打赏、K歌,所以如何提升版权付费,似乎一直是平台挠头思考的问题。
拿网易云音乐来说,做社区非常有利于的提升用户消费意识。网友们口中的网易云还是网抑云,除了音乐本身会让用户陷入情景之中,如果打开网易云的音乐评论就能看到,有很多用户会在上面吐露心声、发表感情。
音乐本身就是感情升华,是一种文化,所以在实现商业化之前必然要探究其情感共鸣。简单举例,在社区分类中,分出了古风社区、伤感社区、热歌社区等等,它的社区是不断变化并且更新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体验,更能为用户提供新鲜感,这就是在线音乐使用社区的因素。
平台细分各种板块,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在加深用户粘性的同时,也会让用户对平台的认可度提高,所谓“日久生情”才能慢慢接受版权付费的普及。“温水煮青蛙”才不会让人感觉到不适,从而慢慢接受在线音乐的商业变现模式。
音乐付费也属于知识付费的一类,其实从知识社区知乎就能看出,即便知乎上市,知识付费变现仍旧是难题,而且知乎的主要变现方式并不是依靠知识付费,是通过广告产生营收。所以知识付费,在国内或许还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生态集合,版权为重,用户为首
音乐变现虽然机率小,但仍是不可低估的庞大市场。在Z世代领跑时代经济的现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几乎很多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公司和“家”,大部分人的时间都会消耗在上下班的路上,或是听歌、或是看小说,再或者是看剧等,而音乐也在这些娱乐行为的基础上顺理成章的占据人们的时间。
整体来看,音乐并非是单独的个体,它所牵扯的很多。
譬如硬件,现在我们听歌可能打开手机app或者电脑就可以进行音乐播放,甚至有些厂商针对性的制造音乐手机,从这就能够看出用户需求的体量庞大,再看之前的MP3,耳机,蓝牙等,都是音乐创造的一系列经济链。
音乐需求创造硬件也同样会创造软件以及其他生态。像腾讯的腾讯音乐,网易的网易云,还有之前阿里的虾米音乐,都是以软件的形态存在,也是在线音乐破圈的重要根基。软件将在线音乐多元化,建设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像直播、K歌、分享音乐等等让音乐的氛围愈发的浓郁,同时也为其他音乐生态打造了更优渥的环境。
我们知道一首歌的发行可能是唱片公司的精心制作,也可能是音乐人的精心打磨,但最终能否变现还是要看这一首歌是否能够吸附流量,创造变现价值。
如果拿音乐与小说相比,其实其模式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小说追求IP变现,音乐同样可以。打造一个好的音乐IP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还可以是一位音乐人。譬如歌手毛不易,在人们去欣赏他的才华时,他无形中就成了一个独立的音乐IP“巨星毛不易”。又或者一首歌成为一个IP,一段时间里某首热歌就会霸榜很长时间,有很多人翻唱模仿等。
在抖音上我们其实能够看到各种风格的音乐创作人和唱歌的创作者,他们往往是以自身为IP去打造生态,或者原创、或者翻唱,不仅仅融入到短视频创作当中,而且有时还会带火一些已经发行的歌曲。这是抖音的音乐生态,是视频与音乐结合,其中同样有直播打赏等业务来支撑其变现。
与抖音相比,腾讯音乐因为体量大、版权多,所以其能够变现的方式也会增加,比如全民K歌生态,又或者是通过自己旗下的娱乐公司、平台去打造一部分音乐IP其实都不是什么难题。我们在综艺节目上通常能够看到影视剧明星和歌手同台,虽然能力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为了宣传,另外就是通过荧屏去打造流量IP,产生更多的变现价值。
音乐经济不同于视频经济,相比视频经济的直播电商,音乐并不能提供电商变现的真实场景,所以不具备电商功能,并且在广告推广上,单一的文字或是声音也很难形成高产量的变现,因此声音变现,仍需要在知识付费上发力。
但是局促的变现能力使得音乐市场处于较为尴尬的地步,在激烈的互联网行业竞争里,在线音乐的方向仍然在延续着几年前就有的业务模式,想要扩大变现,目前的捷径就是扩大用户规模,聚集流量。
从长久的变现来说,或许平台方都需要在变现上深耕,可归根结底不过是加深对流量的利用,流量的基数增长会对变现产生更有利的帮助,但同时对人们会逐渐接受知识付费这件事,也将会是音乐、小说等一些知识内容平台能够坚定发展目标的重要根据。
在线音乐也是互联网平台的一种,或许建立的根基有音乐、影视、科技、电商,但“辅助材料”都离不开流量的支撑,不管是探索深挖流量价值,还是加深技术业务的能力支撑,企业都要两者兼顾,维持平衡。知识付费在增长,在线音乐同样也在增长,维系用户,多多创新仍旧会持续。
财经自媒体“灵猫财经”,订阅号:灵猫财经,个人微信号:lmcj011,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本文由灵猫财经投稿,运营狗专栏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nwcn.com/77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