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争议背后,是科技进步与商业重构“议题”的一次重要

社区团购争议背后,是科技进步与商业重构“议题”的一次重要演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科技和民生冲突时,选谁?就成了一个难题。

社区团购正在成为一个典型的案例,当信息化和旧有生产关系发生冲突时,如何妥善解决这一矛盾,成了各界都在关心的问题。12月22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组织召开了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会议指出当前社区团购存在的低价倾销及由此引起的挤压就业等突出问题,并强调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将依法加强社区团购的价格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监管,规范社区团购市场秩序,确保民生得到有效的保障。

这令人回想起2016年前后的网约车大战,以滴滴为首的一系列网约车平台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开始野蛮生长,低价补贴、不择手段的抢占市场让出租车司机们苦不堪言。同年,《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推出,一方面对滴滴、优步、易道等专车平台的竞争和空间形成限制,一方面也算是给了网约车正式“名分”,此政策在当时造成了地震般的影响。

正因为国家对这种野蛮生长局面的及时制止,才有了如今滴滴与出租车的和平共处。而此次规范社区团购秩序指导会的召开,对近期争议不断的社区团购来说何不看做是好事一件?因为,有序竞争总比野蛮生长更有意义。更长远的来看,5G、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都将在不同层面重构过去的商业模式或生产关系,遇到类似“二选一”难题,社会该如何抉择需要一个“模板”作为参考,围绕社区团购的种种争议,或可看做此类“议题”处理方式的一次重要演练。

一、社区团购争议好事?坏事?

人民日报点名巨头们“别只惦记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上了热搜,媒体们纷纷报道将社区团购推向舆论的制高点。今年6月至今,从滴滴的“橙心优选”,到美团的“美团优选”,再到拼多多的“多多买菜”,社区团购这个赛道上,互联网巨头、独角兽、本地老牌零售企业纷纷入场,都怕错过这次“机遇”。

热闹喧嚣社区团购的背后实则暗潮汹涌,在低价拉新引流,快速占领市场的大战中,殃及的不止小摊小贩,更有在社区团购背后我们庞大的菜篮子工程和整个下沉市场传统零售业态。
“菜篮子工程”提法源于1988年农业部,主要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紧缺的问题,到现在已有30年的历史,一大批大大小小的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在全国各地崛起,将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带到了世界第一。

“菜篮子工程”链接生产基地和零售市场间稳定的市场体系,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团购作为“菜篮子”的分支,它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市场体系,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院田伯平就表示:“菜篮子关乎基本民生,要避免人为造成剧烈的市场波动,这是基本底线。同时,对社区团购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放任不管’”。

社区团购的翻火为什么会引来如此多的讨伐声呢?作者认为社区团购不同于当年的电商大战、外卖大战、网约车大战等,它的出现将会对市场中的小摊小贩甚至是农场中的农民都会造成影响,而此类人恰恰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网络上对社区团购的抨击也从侧面反映出媒体界、主流舆论对社会底层的重视,这是一种社会良心的表现。在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移动支付、移动出行早已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相比被影响的银行、出租行业,下沉市场的小摊贩、农民和小店主生存不易,他们在三四线城市谋生的手段有限,相比大城市一些商业模式的动荡,专注下沉市场的社区团购“破坏力”显然会更大。

从官方的一些文件能够看出,对社区团购并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防范补贴打法对这一市场秩序的破坏,大方向上并没有对社区团购封闭上大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革命延续了二三十年,此时的反思是一件好事,在科技发展的路上,也抽出精力关注一下路途上掉队的人生存情况,是一个社会更成熟的表现,至少在作者看来是值得赞扬的。

二、科技与重构将是长期“议题”

在云南大学管理科学副教授陈曦看来,网络团购模式自诞生以来一直处于发展演化的过程,社区团购是传统团购模式进一步深入消费者生活的下沉与延伸。可以说,社区团购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社会商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随着消费需求、信息技术、商业要素的相互协调应运而生。但社区团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传统的个体或小型商户产生替代性。从社会系统协同发展角度来看,这种替代性的扩展,需要与从业者劳动力的转移升级相匹配。
这种科技发展与商业重构的二元矛盾,其实不仅仅存在于下沉市场的社区团购。在更广阔的市场中,AI、工业机器人的提前应用,已经对传统商业结构产生冲击,某些职位因此遭受着影响。

1.AI技术降临,许多行业将遭受冲击

超级AI的降临,对商业银行的很多岗位造成了巨大冲击,AI技术为客户带来了更多个性化服务,提高了银行的自动化程度,所以AI取代了银行职员,银行也开始了裁员潮。

据财经文学报道:2017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共减员7618人。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半年减少员工1458人、915人、5164人和144人。2018年上半年,四大行员工数与2017年底相比,减少已超过2.6万人。2015年至2018年6月底,四大行员工裁员数量高达7万。

信息产业经理人李开复曾估计:未来十年世界上的一半工作都会被AI取代。而在此次AI冲击造成的失业潮中,可以说,银行成了典型的代表例子。

2.面对失业冲击,人们作何选择?

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也在改变着制造业。以富士康为例,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一家工厂已有六万员工被机器人所取代。但富士康并没有完全的放弃“传统工人”,眼睁睁的看着六万员工失业。

富士康在2017年就与Landing.ai达成合作,将AI技术引进制造业。据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表示,希望通过技能培训,来让从事传统制造业的工人们更好的适应下一次制造业技术变革。富士康希望通过员工培训,使一些员工在AI研究和开发、过程控制和品管中创造价值。

在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AI、大数据、5G等新技术诞生的同时,也意味科技的进步所带来的商业重构将是长期的“议题”。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像是一把双刃剑,为社会带来失业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如今科技进步与之而来的各行各业的新业态重构已经无处不在,电商、移动出行、AI技术早已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社区团购之战虽然激烈,甚至存在用“倒贴钱”的形式抢占市场,可也带去了大量岗位,而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在下沉市场广泛应用,也将有助于三四线城市的整体发展。

新与旧的交替,总是伴随着阵痛,既不要无视对许多传统岗位的损害,也不能讳疾忌医,一刀切和盲目发展都不是可行的选择。

三、防微杜渐,也要允许阵痛

上文中提到“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像是一把双刃剑”,不可否认,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弊端,如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暴露等问题,如何判断技术带来的商业重构是否有价值?作者认为应从以下三点中观察:

1.是否实现了效率提升;我国的P2P平台曾在2014年风靡一时,当时由于通货膨胀等问题,导致一些中小型企业无法实现资金运转,P2P平台的出现,部分的解决了中小型企业存在的“融资困难”问题。

然而,在此期间,大量民间借贷、小额贷款等公司开始涌进P2P行业,由于彼时的监管真空,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使平台风险加大,加上当时股市上涨,大量P2P行业开始转战股市,导致流动性抽离等等,最终造成了居民财富流失,风险积聚等问题,在2016年我国开始针对P2P市场的治理,该行业所面临的只有转型或退出两条路。

到今年11月中旬,在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里P2P行业从高峰时期的5000余家已经彻底清零,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P2P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完全不能抵消它潜在的风险及为行业所带来的损失,反观移动支付、移动出行、共享短租等新商业模式,客观上实现了各自行业的效率提升,因此得以发展壮大逐渐替代或即将替代它们的“前辈”。

2.有没有创造新的岗位;美团外卖和饿了么都是曾经外卖大战的赢家,走在路上随处可见骑着电动车,身穿黄、蓝色冲锋衣的外卖小哥,这是外卖大战后所催生的新型职业。据腾讯网报道:截止至今年的6月8日,目前我国的整个外卖市场已突破2400亿元,现在我国的外卖员从业人数已经高达700万人,其中包括兼职人员,在受”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所影响期间,全国的美团外卖员新增了近58万人,并且目前仍有上涨的趋势。

类似的事件在网约车大战中也有所体现,据网约车宝典APP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网约车专快车市场交易规模近2518亿元,2016年至2019年底,专快车交易规模由902.7亿增长至2518亿元,累计增长近3倍。由此说明了网约车平台在我国消费市场占比已趋于稳健。由于网约车平台的崛起,网约车司机以其门槛低、上手快、工作自由、收入高等特点成为热门行业。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我国网约车司机人数达到3809万。

3.有无提高消费者体验;商业的发展离不开用户消费欲望的推动,随着用户的需求多样化,线下的商场中促销活动也开始多样化起来,开始注重于根据用户的消费需求所指定营销方案,可以说,商业化模式本身就是为了服务消费者而存在。

拿外卖来举例:外卖行业的崛起离不开消费者的推动。外卖平台也抓住用户“懒”的心理,提供“送饭上门”的服务,用户只需打开手机点自己想吃的东西,不到半小时外卖小哥就会将食物送到家门口。另外平台还提供各种优惠券供下单时候抵换,有时一顿饭只花费不到十块钱。这样一来,既节省了用户做饭的时间又满足用户的需求,现在外卖平台成了越来越多人们手机上必不可少的软件。

所以,商业的成功与消费者存在直接关系,任何技术的创新,都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只有真正的实现了消费者体验维度的提高,才能算合理的商业模式升级。以银行远程服务为例,如果只是减少了银行人力开支,却并没有令用户“满意”,那就是伪商业升级,当然现实是相反的。

如今正打的火热的社区团购,为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在此三点中均可得到验证,社区团购节省了人们平时买菜的时间,手机下单,次日送达;“团长”也成了现在人们炽手可热的新兴行业;更有一分钱蔬菜瓜果、半价抢购的活动,实现一部手机全搞定。

不仅如此,社区团购采用“预售”+“拼团”模式,既降低了菜农与物流成本,又让消费者感受到了“拼团”带来的实惠,总体来看,社区团购还是存在它自身的价值的。

四、“人”作为劳力真的会消失吗?

在阅读社区团购的相关文章中,讲的最多的莫过于社区团购会让小摊小贩们走向灭亡。其实这是一种逻辑误区,担忧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当科技成为了生产力,人做为一种“劳动力”会在生产社会中消失吗?这钟社会拷问并非今日才出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7世纪初期,一名德国人发明了一台多条花边织带子机器,这种机器一旦开始应用,人们就面临着失业,所以在当时引起了几乎整个欧洲工人们的强烈反对。

事实上,我们看到,科技与工业越来越发达,人类不但没有变的悠闲,反而愈发的忙碌起来。21世纪的科技水平于17世纪来说进步了20倍不止,之所以没有出现大面积失业,在于科技的进步也催生了更多的新产业、新产品。所以,人类是绝对不可能被全部替代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真正担忧的应该是以下的两个问题:

第一,贫富两极化严重:美国在上个世纪30年就发生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在面对经济大萧条的危机时,美国可谓是一片混乱。据《财富》杂志估计,在1932年,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接近人口总数的28%。这个数字还没有加上1100万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

最为轰动的还是当年的“倒牛奶”事件。在当时,由于牛奶的产量过剩,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牛奶的价格顿时一落千丈,引起了牛奶滞销,美国许多农场主为了保证牛奶的正常价格,迫不得已将白花花的牛奶倒进了密西西比河。那为什么不将牛奶售卖出去而是倒掉呢?美国的农场离城市较远,运输成本较高,而牛奶保险时间很短,往往在路上就已经过了保鲜期,而且当时是经济危机,人们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谁还有钱买牛奶喝呢?

这种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物质过剩,美国大萧条时期许多人因为没有吃的饿死,更多的人因为饥饿营养不良。所以说,与其恐惧物质过剩、生产力过剩带来社会大面积失业,更要防止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当大部分人缺乏一定的购买力,商品就不能流入市场,对市场商业造成严重威胁。

第二,购物意愿消失;纵使是在如今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的消费意愿如果明显下降,商业经济体也会深受冲击。年初疫情,大家消费信心不足,GDP增长就出现了微弱的下降。随着618、双11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拉动,和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带来的信心恢复,国内消费才开始缓慢的上升。

当消费者的购物意愿消失后,购物市场也将受到影响甚至是面临倒闭的风险。相比美国几次经济危机,因为金融崩盘。国人爱储蓄的习惯,令这种因为金融弊端造成的大萧条可能性不高。

不过国人谨慎的消费观,是一个拦路虎,当未来不够明朗,大家对经济信心不足时,购物意愿就会下降,进而导致商业的流通变慢,失业危机也就会伴随而来。

科技进步与商业重构是个长期的命题,马克思原理中曾提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必须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变革或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深入认识而及时更新。也就是说,新事物的出现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存在。

或许在新与旧交替间会伴随着阵痛,我们能做的就是正视这种变革,就像社区团购,不管媒体如何讨论,它都将会是新时代的产物。未来,类似的“议题”还将不断的出现,如何妥善的看待科技进步的两面性,一边是科技文明、一边是社会民生,手心手背都是肉,找到那个合理的点很关键。

-END-

 

 

特别申明: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nwcn.com/72412.html。
(0)
师天浩的头像师天浩作者
上一篇 2020年12月30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4日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QQ:1124602020
微信:vl54120
备注:周一至周五全天在线,周末可能不在线,另外联系时,请告知来意。

公众号
交流群
运营学社会员,开通可享海量资源与多项权益,点击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