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联手中国地利:农产品供应链加速步入数字化时代

一个是互联网巨头,一个是传统农批巨头,京东这条“鲇鱼”溯游而上进入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环节,显然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和风向标意义

京东联手中国地利:农产品供应链加速步入数字化时代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生鲜赛道风云变幻。12月27日,上市公司中国地利集团发布公告称已同京东集团签订股份认购协议,京东集团将以7.98亿港元认购中国地利4.78亿股股份,京东集团将在交易完成后获得约5.37%中国地利已发行股本。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成群结队在生鲜赛道频繁布局,今年疫情刺激消费习惯向线上转移,更是让资本活跃度持续升温。而资本在销售末端的集中布局带来白热化的价格竞争,则引发了一波舆论争议。

不过对于此次中国地利与京东集团的合作,地利方面已明确表示,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打造现代化一体化的农产品数字供应链,以解决农产品生产流通方面的成本、效率和安全难题。可见此次京东与中国地利的联手,目标不在消费末端,而是在产业链的中上游。一个是互联网巨头,一个是传统农批巨头,京东这条“鲇鱼”溯游而上进入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环节,显然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和风向标意义。

降本不易

京东和中国地利合作要解决的问题,本质上就是供应链数字化升级的问题。传统产业链模式下,生产和流通环节效率低、时间长,占据农产品成本的大头。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化改造仍然处于比较前期的阶段,农产品持续规模化降本面临这不少阻力。

第一,农产品流通链条冗长繁杂,极易推高农产品成本。我国批发市场层级众多,农产品在采摘完成后,往往要经过多次转运批发,才能直接面向消费者售卖,而且很多农产品往往要跨地域流通,进一步加长了流通链条。而流通节点的冗长则会让农产品成本不断叠加,致使总成本较高。

第二,农产品流通方式传统,综合效率低下。冷链物流关乎农产品质量、损耗,是农产品降本增效的关键,但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仍然没有实现规模化的大面积覆盖。此外,采用一体化流通模式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低效率的流通便成为农产品单位成本上升的元凶。

第三,农产品生产方式传统且分散,缺乏规模效益。生产资源分散,机械化程度低,人工管理和采摘,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农产品生产方式,这一方面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的标准化无从谈起,质量和安全无法完全保证,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流通环节无法标准化和信息化。

总体来看,生产和流通基础设施的非现代化,导致产业链链条冗长复杂,从而导致农产品大规模降本短期内难以实现,并拖累了整个产业的升级改造,使其难以摆脱“传统魔咒”。

最佳方案

事实上政策和资本十多年来在不断尝试改造整个产业链,也的确出了一些成果,比如按需供给的订单农业模式、从生产基地到家庭或餐桌的F2C模式……

可是目前看来还远远不够,在数字化和智慧化升级的客观需求下,产业链改造对技术和耐心要求越来越高。但可以确定的是,要实现对产业链的规模化定向改造,必须遵循三个条件,或达到三个要求。

首先是改造大方向必须是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且遵循一体化的方案,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设施,来提高产业全链条的效率,并整合精简各个生产和流通环节,达到改造整个产业链的目的。比如目前某些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技术管控农产品大规模生产主要流程,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其次是改造方案具备从1到N的可复制化能力,而非只适用于单个场景。尤其在生产环节,受地域、气候、耕种习惯、农产品品种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生产模式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如果改造方案不可复制,那么就会失去行业性意义,无法为整个产业链作出合理的贡献。

最后是需要有经验和优势的科技企业和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协同合作,来完成这个超级工程。一来,隔行如隔山,给科技企业一块田一个批发市场,或者让产业链企业自主研发相关技术,都不切实际;二来,科技企业和产业链企业的合作模式能够以各司其职的形式实现优势互补。从这个角度来说,京东和地利的合作,就是“科技企业+产业链企业”的合作模式。

综上,要真正改造传统落后的产业链,最佳的方案就是科技企业和产业链企业,共同朝着数字化和智慧化方向,制定落实可规模化复制的一体化方案,并对技术和模式进行持续试错和迭代。

起点更高

科技企业与产业链企业合作的案例此前曾出现过,但此次京东和地利的组合,却有着一个根本的不同,那就是中国地利的行业地位和优势,决定了他们的合作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中国地利是国内领先的农批市场建设和运营商,也是农产品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商,在近20年的产业链深耕后,中国地利已经拥有一定的规模化数字化水平的供应链服务体系。

在供应链场景方面,中国地利目前在杭州、沈阳、哈尔滨、寿光、贵阳、齐齐哈尔、牡丹江7座城市拥有10个大型农批市场,总建筑面积超过150万平米,批发和零售产品种类超1.1万个。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型农批市场还拥有极为广泛的辐射范围,交易场景非常丰富。在货源方面,农产品来源于国内和全球,在供应方面,这些市场能够辐射全国20多个省区,以及俄罗斯等周边国家。

其次是中国地利近年来致力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已经达到规模化和一体化的水准。以杭州地利市场集群为例,其已在园区内全面实行交易电子化结算,并积累、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业内率先推动了传统农批市场模式向互联网化方向升级。

最后是中国地利在供应链解决方案上正在构建一体化的数字赋能能力。据了解,中国地利的数字平台将整合交易撮合、车货对接、商务服务、食品信息查询、食品质量追溯等链条环节,并能够向客户输出多项数字服务,包括智慧农批一卡通、CRM积分系统等。

除产业链中上游外,中国地利也在加速终端零售的布局,目前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南等区域的十多个大中型城市,拥有超400家地利生鲜终端门店。

可以看出中国地利走的其实是一条全产业链发展路线,而在数字化改造的关键中上游,中国地利已经通过新技术和新设施赋能,开始了对传统模式的数字化升级。站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的进程角度看,中国地利已经跨出了很重要的一步,这也使得其与京东的合作建立在一个更高的起点。

标杆效应

可以想象,基于中国地利的丰富的产业链场景以及数字赋能平台,双方的合作将会很快覆盖所有园区,并延伸到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这意味着,在改造难度最高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双方的合作有望持续释放降本增效的改革效应,把供应链变得更加聪明和高效。

与此同时,京东和中国地利的强强合作,也将开启资本的新风向,即更多资本会向产业链的中上游聚集,对数字改造的核心环节和阻力环节进行持续加码,从而将生鲜赛道的主战场从零售端的价格战,导向核心环节供应链层面的“内功”比拼。从客观层面,这样的对决比起零售端的价格战来说,无疑将给产业链升级带来更多的实际价值。

随着资本投资焦点向中上游转变,整个行业会集体推进产业链中上游的一体化数字改造,降本增效效应有望以行业性方式发散,最终使整个行业更快实现数字产业链。对上游可以帮助农户更便捷地进行农产品销售,并实现更加透明的定价;对下游则在缩短了流通环节后,有助于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和安全供给,让利于消费者,从而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这个角度而言,互联网资本才是做到了对实体经济真实的助益。农产品全域的数字化流通时代,也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本文由刘旷投稿,运营狗专栏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nwcn.com/72323.html

(0)
刘旷的头像刘旷投稿者
上一篇 2020年12月28日
下一篇 2020年12月29日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QQ:1124602020
微信:vl54120
备注:周一至周五全天在线,周末可能不在线,另外联系时,请告知来意。

公众号
交流群
运营学社会员,开通可享海量资源与多项权益,点击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