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拟偶像的诞生
2007年,作为全球第一位虚拟偶像,初音未来(Hatsune Miku)凭借着洗脑而又魔性的《甩葱歌》一度红遍全球。一时间,全球范围内基于角色的内容二创、实物周边、粉丝团体等大量出现。
初音的流行,反映了当代年轻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话语权的文化内核。
2016年底,虚拟主播绊爱开始出现在Youtube上,凭借着蠢萌的设定和搞怪的画风一时间圈粉无数。
绊爱的出现则进一步打通了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的壁垒,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商业赛道,即以使用虚拟形象加以真人配音的“Vtuber”
随着虚拟主播的兴起,一批公司在行业内迅速崛起,日本COVER有限公司也不例外。
公司先是发布了动作捕捉app hololive,为这个新兴行业提供一整套虚拟主播解决方案。同时又在不断招募艺人,迅速转型为虚拟偶像艺人经纪公司。
在运营模式上,hololive仿造日本女子偶像团体AKB48,以同期生的名义批量推出虚拟主播,虚拟形象都是活泼可爱的美少女,精准击中宅男群体的喜好靶心。
VTuber四天王,左起分别是:Nekomasu、电脑少女Siro、绊爱、Mirai Akari和辉夜月。
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随着规模的扩大,hololive不仅在中国和印尼推出了本地化的虚拟偶像,同时还逐渐拓展到了英语圈。
粉丝后援会在油管的账号
但是好景不长,hololive很快便亲手断送自己在中国这块巨大市场的前景。
虚拟主播桐生可可
今年9月25日,hololive的两位虚拟主播,Akai Shin和桐生可可,在直播室内将台湾描述为“国家”,引起国内一众粉丝的愤怒。
为了灭火,其母公司到了9月27日才发表声明,称这是艺人自己的行为,不能上升到公司层面。一方面说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另一方面又在海外版声明中用“民族主义”来形容中国粉丝的行为。
这一番表里不一的声明在国内迅速发酵,直接将hololive公司推向了风口浪尖,粉丝直接喊出“hololive滚出中国”的口号,并且马上做出实际行动:
许多虚拟主播的粉丝毫不犹豫的退团。
桐生可可字幕组十分迅速地宣布解散。
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Bilibili也关闭了hololive的所有直播室。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虚拟偶像战争里,中国粉丝手牵手,默默拉起一条红线,捍卫祖国领土完整。
三、虚拟偶像的未来
虽然hololive在中国市场基本已被判了死刑,但是对于未来,虚拟偶像在中国的发展仍将继续,甚至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舞台。
由于虚拟偶像的概念最初来源于日本,加之日本在二次元领域具备相当成熟的产业链,所以许多国内的公司,在运营模式上基本直接复制日本虚拟偶像运营模式,又或是斥巨资直接签下人气虚拟偶像的版权。
但事实证明,这种简单粗暴、照抄照搬的运营模式,显然不利于国内行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如何让虚拟偶像实现“本土化”运作,仍然是该市场领域目前的最大难点。
在行业里,B站对于虚拟偶像领域的布局与本土化探索 ,早早的走在了前头。
2012年3月,洛天依的虚拟形象设计首次出现在大众眼前。
而这一角色设计,有着其十分具有中华本土特色的文化内涵:
2016年,由B站举办的洛天依全息演唱会,更是引领了一波虚拟偶像热潮。大量粉丝来到现场为这位虚拟偶像疯狂打Call,气势完全不输给现实中的大牌歌星。
洛天依演唱会
甚至还登上央视,和京剧名家跨界合作表演起了节目:
而就在不久前,B站更是来了一波“骚操作”,邀请了蔡明老师来参加VirtuaReal虚拟艺人企划。由蔡明老师扮演的萝莉菜菜子,一出道便迅速圈下40多万粉丝,并登上微博话题热搜榜。
从以上例子或许可以看出一些趋势:虚拟偶像的本土化运营,无论是人物语言、角色塑造、运营方式等环节,都要从中国年轻群体的需求出发。
而在内容创作层面,其中所宣扬的精神内涵,则需要能够与广大Z世代用户保持同一个频率,并且能够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B站上,许多粉丝通过对虚拟偶像进行二次创作,不仅丰富“角色”自身的传播性、娱乐性,更像是一种个性的自我表达。
这些非官方创作,不仅拉近了虚拟偶像与粉丝之间的距离,而且让其变得更加的接地气。
终归到底,虚拟偶像与如今爆火的短视频领域一样,都只是内容传播的一种载体,核心竞争力还是来源于所表达的内容本身的精神或文化内涵。
对于Z世代粉丝来说,虚拟偶像不单单是一种兴趣或情感上的追随,更是代表着一种群体的特质与个性的彰显。而这些特立独行的风格与创意灵感的涌现,则会伴随着二次元行业的发展,不断向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