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后,在职场拼体力的人都输了

30岁以后的职场人,他的价值就等于聚焦的这几件工作价值的总和。

最近有读者问我30岁以后的职场该怎么办,总感觉前有“35岁陷阱”等着,后有90、95后的后浪追赶。职场中年的竞争力越来越低,焦虑感却越来越重。

今天的文章好好聊一下这个话题。还是老规矩,先讲例子启发,再讲干货思考。

为了能让大家理解的更深刻,我先绕个小圈子,从日常最普遍的一个工作说起:

写PPT方案。

无论你是工作一年的职场菜鸟还是工作十几年的资深人士,一定都写过方案。而写方案的过程里,起码有90%的时间都是痛苦的。

并且越是重要的方案,给意见的人越多,方案就越难产。

为了让A领导觉得全面,让B客户觉得放心,让C经理能根据你的方案顺利推进后面的工作,你加了无数的班,掉了无数把头发,写了几十上百页的PPT。

可当你把方案呈现给最终老板时,发现人家只有半个小时听你讲。

并且在你PPT讲到第30页的时候对方就已经不耐烦了,不断问你“重点是什么?”,“所以咧?”,“等下我还有别的会所以请你快点”……

你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搞得不知所措,准备好的台词瞬间忘得一干二净,最后灰溜溜从会议室出来只得到一个答复:

“重写”。

这种情况每天都在发生,却很少有人思考其中的症结在哪里。

PPT方案并不是写的页数越多越好,也不是设计的越精美越好,而是越切中要害越好。

切中要害,这个四个字写起来很简单,可背后支撑它的是多年积累的深度思考和文字表达功底,这些可不简单。

方案做得好看永远只是锦上添花,你的精力应该聚焦到事物的本质上。

30岁以后,在职场拼体力的人都输了

 

大家不妨做一个复盘,把你写过最顺利自己觉得最牛逼的PPT方案拿出来,然后对比回想一下最开始写的时候,到中间的各种开会讨论,再到最后产出这份厉害的方案,所有过程都在脑海里过一遍,你会发现什么?

告诉大家我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一份最终20页的成品PPT,最初是从200页的PPT草稿里脱胎换骨出来的。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90%的时间大家都在争辩这200页的草稿应该怎么写,没有人去思考最终呈现的那20页应该怎么办。

换句话说,大多数人都紧盯过程然后顺势产出一个不知道如何的结果,却没有人从结果出发去思考过程应该如何优化,从而得到最后那个想要的结果。

但我们假设现在有一个人,在一开始就知道最后只用写20页方案,知道对方最迫切想听到的是什么,最不想听到的是什么,已经听过的是什么,听到了能加分的是什么,再去有侧重地安排PPT方案的“生产过程”,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这就叫切中要害。

事实上我后来也是这么做的。比如事先了解听方案的人有多长时间听我讲,这就决定了最终方案的体量究竟是200页还是20页;

比如项目前期就想办法挖掘出对方最痛点的3个问题,这就决定了最后的方案应该着重篇幅讲什么内容;

再比如通过和对方的沟通了解什么信息是TA已经知道的,什么对TA而言是新鲜的,这就决定了哪些信息不要放在方案里,哪些我可以适当多聊聊;

这样操作下来的成效是什么呢?

就是我写的方案又快又好。别人要用一周时间写的方案,我一两天就能搞定。甚至人家一个团队组合起来写方案,都赶不上我一个人写的质量高。

大家以为我仅仅是在讲如何写方案?

当然不是。

熟悉我的读者们知道,我写文章从来都是由个例反推到整体。今天的主题是讲30岁以后的职场该怎么办,“写方案”只是我拿出来启发大家思考的一个引子。

我真正想说的是,过了30岁以后,你要比的不是加班有多拼,也不是资历有多深,你要比的是看待问题有多么“稳准狠”。

再说一遍:稳,准,狠。

稳的是心态。面对任何状况都能快速做好分析和计划,泰山崩于前不动声色;

准的是角度。在大家还在抓瞎的时候一眼就找到关键,得出解决方法;

狠的是行动。紧盯目标之后,动作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做无用功。

就像写方案一样,你要成为那个一开始就知道20页PPT就能解决问题的人。

这个观点放在任何行业都成立,放在任何岗位都值得你去努力。而这个状态,年轻时候是很难达到的。

因为没有足够的人生经验积累和处事手段技巧,最多只能做到战术上的足够优秀,还做不到战略上的以逸待劳。

30岁以后,在职场拼体力的人都输了

 

要保持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屹立不倒,就要不断给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做升维,给自己的执行做降维。不要熬夜拼体力,更不要在自己必输的地方做努力。

那么具体如何做呢?

最后分享三点,建议大家认真思考和实践。你会发现30岁以后的职场一样可以柳暗花明。

1、面对复杂的问题,寻找简单的解答。

《三体》大家都看过吧?

这本书最让我受到启发的是,一个普通人仅仅通过一条名为“黑暗森林法则”的思想就震慑住了高科技的三体外星文明。

相较于其他拯救地球计划所投入的巨大人力和财力而言,这个方法简单到不需要再额外投入资源,也正应了一代宗师里的那句话:

“我们不比武功,比想法。”

在现实中,大家也应该学习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思考和做事方法。特别是在商业和职场中,许多复杂的问题,最后对应的解答其实都不复杂。

比如微信用“过年发红包”完成对支付宝的珍珠港奇袭,抖音用一部《囧妈》完成流量和公关的双丰收,老乡鸡用一场土到极致的发布会打响全国市场……

多温习这些经典的案例,不断去挖掘背后的深度策略思考。最后,努力让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有“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本事。

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多看看我过去的文章,你一定会有启发。

记住不要用蛮劲,要用巧劲。

2、 只有让经验不断更新,你才能不断值钱

经验主义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在于你的经验有没有自我更新功能。

同样一个方法在10年前成立,在10年后可未必。但是,10年后的新方法和旧方法之间,并非完全没有联系。

比如直播卖货。

这不是个新东西,你能在过去的电视购物中找到它的雏形和影子。但与电视购物相比,直播开发出更多的新玩法。

现在不仅是坐在演播室里讲产品那么无聊,而是延伸出开箱、Vlog、打卡、甚至综艺等多种直播形式。而这一切都得益于5G技术的发展,让更丰富更复杂的内容在一部小小的手机上就能呈现。

电视购物已经被时代消灭,但它的下一代正在熠熠生辉。

再比如过去几年自媒体飞速发展,传统媒体被各种唱衰。但你去看GQ、一条、梨视频这些做得风生水起的自媒体,背后全都是传统媒体人在操盘。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内容生产的方法本质没有变,变的只是承载内容的形式。过去的经验依然有用,但旧的经验要适配新的趋势,这样才能紧跟时代的脉搏不断向前,你才能不断赚钱。

如果你是一个积累了足够行业经验的职场人,既不要固守经验也不要放弃经验。你要做的,是一只眼睛往下看,另一只眼睛往前看。

往下看,是坚守那些你认为永恒不变的核心,规律和本质。这是你立足的根基;

往前看,是洞悉前方的变化,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去做了解和研究。这是你抢占红利的先机。

始终记住你从哪里来,然后才是你到哪里去。

3、 保持聚焦

前面两点讲的都是方法,最后这个讲讲心态。

随着职位和年龄的上升,你要做的事情肯定越来越多。然而工作越多,你越要保持聚焦,越要懂得舍弃。

聚焦什么?

那些最关键,最重大,一件事的价值能顶十件事的工作。大家不妨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找找看,一定有。

30岁以后的职场人,他的价值就等于聚焦的这几件工作价值的总和。

舍弃什么?

那些无关紧要的日常琐碎工作,做好了没人知道,做砸了没啥影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你到了30岁还在每天处理这种事情,那势必要反思一下自己了。

让自己的时间开始变得值钱,而不是什么都要去做,什么都要去管。那些简单的,重复的工作,带领新人去锻炼。那些困难的,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去思考。

记住不要拼体力,你要拼更高级的东西。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共勉 =)

 

 -END-

特别申明: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nwcn.com/68972.html。
(1)
张良计的头像张良计作者
上一篇 2020年10月26日
下一篇 2020年10月29日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QQ:1124602020
微信:vl54120
备注:周一至周五全天在线,周末可能不在线,另外联系时,请告知来意。

公众号
交流群
运营学社会员,开通可享海量资源与多项权益,点击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