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XX很走心,我很喜欢”,走心的事物更能引起共鸣,更能获得大家的喜爱。品牌做文案也是这个道理,用户喜欢走心的文案,甚至会愿意主动帮助品牌去传播。那么,品牌如何钻进用户心底做文案?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洞察他们的需求,给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以品牌的角度、以品牌的喜好、以品牌的需求去创作文案。
洞察,这个词非常的奇妙,就像是钻进用户的心底,发现用户心底的秘密。这放在文案创作上,洞察是否到位就看其是否能激起用户的三重反应:第一重“啊!你怎么会知道”的惊讶;第二重“我也有这种感觉”的强烈共鸣;第三重“这么多品牌,只有你最懂我”的认可。
也就是品牌的文案只有碰到了“点”才能算是赢。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 90%的情感诉求文案都没有做到合格的洞察。比如,卖车——豪华尊贵成功人士;卖化妆品——我更美我更自信……面对这种文案,用户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而有洞察的文案,能吸引住用户的眼球,让用户陷入思考。
例如某个微信大号的文案就有非常强的洞察力。它的定位是针对管理人员,推出一篇宣传《高效工作法》书籍的文案,文案的名字是:“你为什么工作起来总很辛苦?”这篇文案直接戳中了一二线白领人士的痛点:工作没有激情、工作很辛苦、每天都要加班、对工作产生倦怠感。这篇文案洞察了这些痛点,直接指出“你为什么工作起来总很辛苦,因为你不懂聪明的工作,不懂找方法找技巧高效的工作”,简单明了,但却极有效果。
如何才能钻进用户的心底,洞察用户心底的秘密,写出能激起他们转发、分享的文案呢?企业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以用户的思维去思考
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用户的想法千奇百怪,企业需要放下身段,充分地尊重用户的想法。就算用户喜欢臭豆腐、榴莲味的牙膏,即使你不喜欢,也要理解他。只有这样,用户才会觉得你和他是站在同一条线上,文案的情感诉求才能被用户认可。
描述发烧友的行为
无论是什么样的品牌,都有一群发烧友,就像小米手机一样。这类人群对该品牌的产品有着非同寻常的痴迷,有着非同寻常的专业。企业可以在文案中描述他们的特质,打动发烧友,然后通过这群意见领袖去影响小白用户。
把需要转换成恐惧
就像《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作者就是把用户的需要转换成恐惧。人类是一种恐惧动物,做餐饮业的管理者,想学习海底捞的服务模式,但害怕自己学不会;一些培训机构的文案“学芭蕾的孩子不会学坏”“学英语的孩子不用担心高考”,都是利用用户的恐惧心理来做文案。企业要洞察目标用户的恐惧心理,了解他们的到底在恐惧什么,然后把这种恐惧体现在文案中。
说用户最不爱听的
什么品牌敢说出用户最不爱听的?比如阿迪达斯就敢。阿迪达斯的“太不巧”广告的文案就是“太粉了、太粗放、太放肆、太浮夸、太假、太呆……”。这支广告特别能打动80、90 的用户。“太”字80后、90后的用户从小就听它,男孩子打个耳钉,“太像女孩子”;大学志愿填个历史学,“太冷门”;染个头发颜色,“太不端庄”……这些话都是从长辈口中说出。但是这类用户只想说一句“太不巧,这就是我,这是我的人生”。因此,阿迪达斯的广告文案才敢说出用户最不想听的,因为它洞察了80、90 的用户心理。
本文内容来源于:成也萧何,不代表运营学社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运营学社官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