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是什么
由于在互联网产品当中,用户的持续参与成为了产品的核心价值之一。为了能让用户持续参与进来并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产生了运营这类工作。相对于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和协助产品完成长期价值。
从定义上来说,运营就是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行为和资源投入,让一件事情能够持续良性运转。为了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更好的建立关系,以及更好的维护这种关系,我们所需要使用的一切干预手段。
运营就是做一件事,让一群人围绕事件的中心,进行良性的循环,并且不断的保持往好的方向发展。
传递价值,将产品的核心价值通过运营的手段传递给用户
打造生态,建立并维护用户贡献内容和消费内容的生态闭环
创造玩法,在已有产品形态的基础上用运营手段创造新玩法
运营工作就是通过流量建设和用户运营/维系来让产品活得更好、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不仅如此,运营需要坚持积累、接受互联网浪潮打磨和洗练,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任“三分靠运气,七分靠实力”的互联网运营工作。
流量建设就是通过各种推广、扩散、营销、活动来提升产品的流量指标。要累积获得到足够多的有价值用户,那么就需要足够大的流量作为可转化的基础用户量。用户运营就是在流量建设获得流量和用户的基础上,采取持续有效的手段来推动用户的活跃和留存,并挖掘到有价值用户实现产品盈利。通过不断完成这两个任务,让产品的各项数据得到提升从而达到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目的,尤其是成长期和成熟期。
产品运营贯穿了互联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孕育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消亡期)。运营手段因面向的主体而不尽相同,一切能够进行产品推广、促进用户使用、提高用户认知的手段都是运营。产品运营不是万能的,他不可能让一个产品达到永生,没有任何一个产品可以达到永生,但是没有产品运营是万万不能的。在不同的阶段产品运营的工作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从始至终的核心任务只有两个:流量建设、用户运营/维系。
在产品同质化的互联网领域—运营为王
运营的不应该是打杂的。作为运营要站在高起点上要求自己,有策略,有思维,有目标,有方法,有技能,有态度,有温度。
运营要有一套成体系的方法论
由于运营做的事情比较杂和多,没有运营思维和工作流程,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没有重点地做没有价值和成效的事情,还会带来碌碌无为的挫败感。正如《运营之光》里提到的那样,运营要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运营需要有科学的运营思维和工作方法:
流程化思维
精细化思维
杠杆化思维
生态化思维
流程化思维需要运营要制定策略,做好规划,注意这件事情的各个环节,落地实施,最后达到用户的预期。
精细化思维是需要运营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细节,把事情做到极致。正如运营之光里提到的微博SOP 运营的例子,精细化的记录微博内容库,可以节省临时找微博素材和图片的时间,还能控制微博的发帖频率,帖子质量和内容调性风格的一致性。
杠杆化思维要求运营要树立全局意识和重点意识。找出工作中面临的最紧要问题,集中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生态化思维需要运营要有长远的眼光,建立自己的生态群和资源, 实现资源的多次利用和加工。
甚至具体的硬技能,比如文案写作,编辑,策划活动等都有规律可循。需要不断地总结,形成自己的工作套路。
目标是一定要让70% 以上的事情变得对自己是可知可控的,只留下30%的不确定。
要掌握硬技能,但是也要培养自己的核心技能
运营的硬技能—内容运营&策划&推广&用户运营&分析数据。 掌握这些具有普遍价值的技能,也是保证自己作为运营的立足之本。
工作1-3 年内对这些基本技能运用的得心应手后,要重点培养自己的有竞争力的核心技能。我的一技之长可能是:
内容运营
用户运营
活动运营
新媒体运营
SEO/SEM 运营
广告投放运营/流量运营
群组运营
宏观的运营
除了微观的技能,宏观的运营,还需要搭建起思维的脚手架, 方法的串联和组织, 制定策略 和规划,把微观的运营方法串联和组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只是机械地完成一个上级分配的事情,也要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分析这件事情的成效。
和用户做朋友
运营可能并不仅仅是套路,套路只是运营的术。除了套路、方法、技巧以外,运营人员更需要有充足的内涵和价值在其中。运营链接着用户和产品,运营要经常接触用户尽管不太可能和用户做朋友,但是我们要有和用户做朋友的信念, 建立和用户的情感联结。
理清产品和运营,以及市场和运营之间的关系
产品和运营
产品要提供机制化的解决方案或服务,主要是面向需求,提供长期价值,并且重稳定和持久的;
运营是为了帮助产品和用户建立维护关系所使用的一切手段,运营主要是面向用户,创造短期价值,重及时和刺激的。
市场和运营
市场主要做品牌传播,达到让用户对产品建立认知的目标;而运营在用户建立认知之后一步一步的教育用户,强调价值点,逐步让用户认可这个价值并且最终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
运营的工作流程
通常而言,运营的工作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制定策略。根据产品的当前形态、所处阶段和核心数据,来制定运营策略。
2.分解指标,规划工作。把运营策略进行目标拆分,争取和分配内外部的资源,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
3.执行落地,达成目标。根据工作规划开展具体的运营手段(文案、活动、事件传播、用户维系等)实现目标。
4.检测数据,调整方向。 收集和分析数据及用户反馈,评估当前的工作成效,寻找潜在的问题、需求,并把它们代入新一轮的运营工作中。
互联网运营职能分工:
内容运营:围绕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搭建起一个良性的循环,提升与内容相关的一切数据。如内容的浏览数、互动数、传播数等。
用户运营:围绕用户的新增、留存、活跃、传播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循环,提升与用户相关的数据。如用户数、活跃用户数。
活动运营:围绕活动的策划、资源确认、宣传推广、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流程做好全流程的项目推进、进度管理和执行落地。
产品运营:通过一系列的运营手段(如活动策划、内外部的资源拓展、优化产品方案、内容组织等),去拉升产品的特定数据,如装机量、注册量、用户访问频次等,不断增加(引导)用户认知的长期过程。
实际意义上的运营工作,应该更侧重于使用其中哪种运营手段,事实上是取决于业务类型,以及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类型。
从工作流程说,不同岗位的运营总体上都主要遵循着“制定策略——分解指标、规划工作——执行落地——监测数据、调整方向”的流程,基本围绕三个KPI:内容、用户、流量。
本文内容来源于:简书:小刀战士,不代表运营学社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运营学社官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