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晓程序观察”(ID:yinghoo-tech),作者:十三l。
付费阅读二轮内测没多久,公众号就又给原创作者发了一颗糖。
4月14日晚,有公众号主陆续发现后台惊现 「专辑」功能(原页面模板)(以下简称「专辑」功能)。
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立即对微信官方进行采访,官方回复:为提升用户在连续阅读场景下的体验,微信公众平台升级「页面模板」为「专辑」功能,目前正处于灰测阶段,暂不支持自主申请。被灰度到的公众号可在左侧导航栏“专辑(原页面模板)”中根据指引创建。
要知道,页面模板可是被创作者“一见倾心”的宝藏功能,不仅能将文章进行系统性的集合展示,更能为“老文章”增加新的阅读量,那么相比于“页面模板”,“专辑”升级了哪些新功能?对于公众号号主有哪些用处,又该怎么玩?
1 一张图看懂「专辑」功能都有哪些升级
通过对微信的采访,我们发现,升级后的“专辑”比“页面模板”更加注重原创功能,甚至可以说是专门为原创作者准备的,无论是在申请门槛还是收录文章的规则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1.申请条件更严格:原创成最低门槛
目前“专辑”功能并不能自主申请,但想要使用该功能,必须先开通原创功能,且图文专辑中需要专辑内文章均为原创文章。而「页面模板」为通用功能,无需开通原创也可以使用,并且收录文章可以为非原创文章。
2.入口更加明显:专辑可插入文章中,在顶部显示
对于「专辑」功能的入口,除原「页面模板」支持链接分享、配置公众号自定义菜单栏以及的分享到朋友圈、会话、收藏外,「专辑」还增加了一个更为醒目的入口:在单篇文章中,专辑会展示在文章上方,某个专辑的文章在被访问时,会显示专辑来源,用户可以查看更多。
不过根据微信官方的回复:该功能灰度期,暂不支持分享到「在看」。
3.专辑数据整体可视化
另一个重要的升级在于,创作者可对「专辑」的名称和详情进行编辑,原「页面模板」只能拟标题,并不能说明详情,且专辑内的阅读、留言数量均可以在封面看到。
在灰度期间,一个专辑中最多可以包含50篇原创文章,创作者可对单篇文章添加数据编号,且专辑内文章的整体数据将汇总显示,如专辑每篇文章的阅读数(单篇计数不超过10w+),单个专辑阅读量统计最高显示100w+,而「页面模板」均不支持以上功能。
为了方便大家对一目了然的了解「专辑」和「页面模板」的区别,我们做了一张表格,如下:
2 流量和变现?「专辑」要这么玩
毫无疑问,「专辑」功能让原创再一次站到了镁光灯下。坚持原创的公众号主在微信生态内已经“独享”了很多功能,如付费阅读、相关阅读、公众号推荐等等。
在众多“兄弟”功能中,「专辑」对公众号运营者有什么独特价值?怎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1.给单篇文章加一个超级链接
如果用传统媒体来类比,「专辑」就相当于专题报道,不同的是,「专辑」既有专题报道的整体性、震撼感,还能让每一篇文章都成为专题的入口。
前文已经提过,专辑可在单篇文章内插入,在顶部显示。当公众号作者发布该文章时,如收编到专辑中,文章顶部便会显示:来自XX专辑。
这相当于把文章底部为其他公众导流的相关文章推荐,优先交给该公众号、内容创作者的手中,自己给自己导量。这带来的意义是:
- 由于入口位置优势明显,只要读者对该话题感兴趣,就可能为该专辑的其他文章带来更多的长尾流量;
- 只要内容优质,就会让读者不断地连带阅读,不仅能带来一环扣一环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延长阅读时间,还更有利于让普通读者变为资深粉丝。
2.付费阅读+专辑功能=付费连载
微信一向喜欢不断推出多样化能力,让生态内玩家自行组合,像玩乐高一样将不同功能组合在一起,通过组合拳打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一思路,在「专辑」功能身上,同样奏效,它的最佳拍档就是付费阅读,前者助力普通读者成为深度读者,后者让深度读者变为付费读者,让公众号运营者靠内容更好地变现。
付费阅读推出以来,有不少创作者将小说内容付费连载,还有一些知识性的分享也采用付费连载的模式。但从展现形式来看,这种付费的方式相对而言比较碎片化。「专辑」的出现,毋庸置疑,可以让付费连载、付费知识更加体系化,实现“浸入式付费”。
这也给这类公众号运营者带来了更好的运营方式。
比如,第一篇文章可以以免费的形式发出,此后的连载内容全部使用付费阅读,用户只要看到第一篇文章并且感兴趣,就可以通过顶部的入口进入该专辑连载,从付费的场景来看,非常平滑。
而过去由于每篇文章一篇一篇地推送,页面模板入口也相对不那么好找,以一篇文章带动整个系列文章的付费和阅读,场景相对割裂。
可以看到,做体系化内容的公众号,会迎来一波流量和变现红利。这也透漏了一种风向,公众号生态面临总体打开率低、内容质量下降的局面,微信的解决办法是,继续对原创、深度内容进行一系列鼓励。
2020年微信公众号生态,还会有多少机会?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会进行一次深度分析,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