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痛点,痛到无法呼吸

引言

我们都说产品经理要洞察用户,要寻找用户的痛点,理论上,我们对痛点是敏感的,所以,我们就来聊聊产品经理的痛点。

这些痛点,多数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在当时,我认为非常痛,有的可以让我郁闷1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都曾经经历过这些痛到无法呼吸的“痛点”

第 1 痛:老板的错,我也很无奈

产品经理严格上来讲也是执行性岗位,普通的产品岗位很难左右产品的发展方向,有一些不是很独立的产品总监,也没有方向层面的话语权。

我曾经也有这样的经历,当时做一款工具软件,老板觉得社区模块能提升产品的粘性,可以让用户更活跃一点。

数次劝导无效的情况下,产品经理终究没能守住底线,我们推出了一个大的版本,原本的工具摇身一变,成为了社区。

这个版本,直接导致日活用户降低了60%,这是一款日活上千万的工具产品,新版本上线后,日活仅剩数百万。

很多忠实的老用户,不习惯新版本的变化,找不到自己常用的功能,甚至连工具的基础使用都感到了困惑,只能愤怒的离开。

工具性产品自身受到场景的局限,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使用,我们可以想象,当用户迫切需要使用工具时,发现找不到功能的位置了,这个功能变得不会用了,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就如同饭菜已经做好了,我们要使用筷子(工具)吃饭了,结果发现,这个筷子被上了一道锁,而且这道锁还不知道怎么开。

我或许会改成用勺子吃饭吧,虽然不方便,好歹能用呀。

在实际投入开发之前,我已经竭尽所能,从用户反弹,再到场景,再到需求,乃至商业模式等多个角度与老板进行了沟通,但我们的努力并不总是有效果的。

老板的错,我也很无奈呀。

第 2 痛:难沟通,方案通不过

有时候,我们会灵光一闪,发现一些很好的需求,覆盖的用户面积很大,产生的价值也比较积极,与产品的定位也是匹配的,更重要的是成本并不高。

这样高性价比的需求可遇不可求,但没有什么证据能表明他是正确的,每次和leader沟通,都会被说的哑口无言。

并不是真的无言,而是leader用“没见过这种设计”,“别人都没这么做”这样的理由来沟通。

我们想和leader探讨的是产品设计,leader想和我们探讨的是结果验证,两个人不在一个频道,无法沟通。

任何产品方案,都会有第一家,然后被更多的人应用,但在有的团队,注定无法成为第一家,因为leader只接受有案例的方案,没有案例的方案在他眼里,就是不靠谱的,不可信任的,不正确的。

过了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个月,也可能是一年,突然有一款竞品上线了新的功能,恰恰就是那个一直通不过的方案,在短时间内便取得了极佳的成绩。

于是,我们跟在竞品的身后,在leader的带领下,推出了相似的功能,似乎所有人都不记得这个功能,我们早在竞品上线之前就已经被提出来了。

只是,方案没有通过,因为竞品没有做。

leader很难沟通,团队无法接受创新的设计,无法用客观的角度来判断产品方案的可行性,我们费劲心思的方案,通过不了,只能从原创变成了山寨。

需要强调一下,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是正确的,需要我们辩证的看待这件事情。

第 3 痛:项目做不起来,产品已经尽力了

有的项目,从立项开始,就决定了无法单纯通过产品取胜,要么依赖运营能力,要么依赖商业资源,要么依赖渠道,或者,直接依赖补贴。

这种类型的项目,原本应该是好项目,毕竟鸡蛋装在多个篮子里,总能降低一些风险,产品稍弱一点,也有其他环节来拉一把,毕竟互联网产品的早期都比较脆弱,功能也不是那么强大。

互联网产品,存活时间越久,产品本身越强壮,因为功能更多,功能质量更高,用来开发的时间更长。

但在早期,缺少时间的沉淀,产品方案,技术乃至功能的数量都显得极为薄弱,这就导致产品本身十分脆弱,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如果能够引入运营,商务,渠道乃至资金的力量,就能有效的降低产品夭折的风险。

但是,当我们预设了资源的引入空间,却发现实际可使用的资源与我们预期的资源规模相差甚远时,就很尴尬了。

我们可以给医院做一款扫码挂号的小程序,很简单的一个系统,与医院底层系统对接,就可以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

这样的一个项目只要大规模引入医院的商业资源,可以在短期呈现出一种规模效应,为了保障系统不出故障,我们在服务器稳定性,并发压力,兼容性,乃至商户资金结算等基础环节投入了非常多的开发时间。

商务告诉我们,一个月,会引入1000家医院,每家医院每天接待病患500人,这就是妥妥的日活50万,一个月累计用户规模可以达到1500万。

但上线一个月后,只接入了2家小医院,每天接待病患只有100人,加在一起的日活不到300。

项目做不起来,产品经真的已经尽力了。

第 4 痛:公司倒闭,履历难看

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容易受到股权,期权的吸引加入创业团队,普通的产品经理则会受到项目的潜力,希望能在项目成功后分得自己应得的回报,从而选择加入创业团队,经验稍显薄弱的产品经理,大厂进不了,求职不顺了,也会加入创业团队,寻求成长和经验的增长。

所以,产品经理总是会和创业团队打交道。

但创业团队,也是企业死亡率最高的阶段,超过99%的创业团队都会倒闭,尤其是10人规模,20人规模的小团队。

很多创业团队,甚至无法坚持半年,基本上产品上线后,反馈不好,投资人缺少继续的信心,瞬间陷入资金断链,公司也就被迫倒闭了。

加入创业团队的产品经理呢?尽管自己很忧伤,愤怒,但也无法改变自己履历被污染的事实。

我们的履历上,将写上一段不满半年,甚至不满三个月的工作经验,这样的履历,在接下来的求职过程中,会带来很大的阻碍。

两位能力相当的产品经理,一位上一份工作不到半年,还是小团队,小作坊,另一位上一份工作超过两年,有一定规模,有一定数据。

你是面试官,你选谁呢?

公司倒闭,虽然不是产品经理的锅,但我们的履历确实变得难看。

而这种难看,也会像多米洛骨牌一样,让我们很难进入一家稳定成熟的公司,大概率会陷入另一家小公司的困局。

第 5 痛:野蛮生长,没人带

好的 leader对产品经理有多少帮助呢?如果要衡量的话大概能帮我们减少三年乃至更长的成长时间。

这取决于这位leader能带我们多长时间,我曾经带过几位助理,平均每位带了半年时间,后来因为一些特殊情况,几位助理在市场上开始了自己的独立发展。

一年后,偶然和他们聊天,几人都有了较大的成长,一位成了产品线的负责人,同时负责三条后台产品线,一位走上了数据增长的产品岗位,让产品的活跃用户提升了200%,受到了领导的重用。

然而,好的leader,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我们将好的leader挂在市场上出售,而你每月的有10K的收入,你愿意花多少来雇佣一位好的leader呢?

有的产品新人,甚至愿意拿出一半的收入,只为了让自己成长的更快一点,其实这很划算,只需要投入现在收入的一半,就能让自己在第二年,越级求职,让月收入翻倍,达到20K以上的收入。

现实是什么样的呢?即使我们愿意拿出一半的收入,也聘请不到好的leader呀,我们连在哪里找到这些好的leader都不知道。

多数产品人,只能接受野蛮生长的事实,不要说好的leader了,只要leader不太坏,我们就应该感到庆幸了。

野蛮生长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困局,也无法改变,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与其期望好的leader凭空出现,还不如调整心态,让自己适应野蛮生长。

什么叫野蛮生长?

这样来讲吧,我们甚至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即使评审时有人告诉我们这里有问题,但我们自身意识不到,即使功能上线后,数据不理想,但我们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就像闭着眼睛走夜路,即使是被打了,我们也只知道自己被打了,被谁打了,被什么打了,我们完全不知道。

野蛮生长,只有被打的多了,才能掌握规律,才能逐渐建立自己的意识,注定是一条伤痕累累的道路。

第 6 痛:杂乱的工作,没有时间深度思考

毁掉一位产品经理其实很容易,只要让他做杂乱的工作就好了。

产品经理是一个很依赖深度思考的岗位,我们必须拨开事情表面的迷雾,探索背后的真相,一旦离开了深度思考,这个产品经理也就在朝着报废的方向行走了。

深度思考不是一种拿来即用的思考方式,不是我们想深度就能够深度的,这需要经常思考,不断的扩宽自己的思维边界,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以后,才能形成的一种能力。

这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量化单位,不经过锻炼无法获得。

越到产品的后期,越依赖深度思考的能力,尤其是高级产品经理,产品总监等高级岗位,这也是我们职业后期的市场竞争力所在。

没有人愿意聘请一位思考深度不足,但从业经验丰富的人担任产品总监的岗位,因为风险太高。

我没有办法告诉你,多长时间会毁掉产品人的思考能力,但只要用杂乱的工作填满你的时间,让我们没有精力深度思考,我们就无法扩宽自己的思维边界。

这样的状况持续一年,持续两年,当我们有4年经验,5年经验再和同样经验的产品人对比时,就能发现明显的差距了。

有时候,这个差距,提前终止了我们的产品生涯,固化下来的思维,让我们无法胜任更高级的岗位,不论是遗憾,还是不甘,产品的道路终究是提前迎来了终点。

我们废寝忘食的完成了工作的任务,不知不觉中,我们还是输了,被同期的其他产品人甩开了一大截。

就算我们知道自己没有时间深度思考又能怎么样呢?确实有太多杂乱的工作了呀,

仅仅是这些杂乱的工作,已经让我们疲于应付,即使我们想要深度思考,又还能怎么样呢?

毕竟,公司和领导,并不会考虑我们的成长。。。

痛到无法呼吸,那就反思一下吧

这6个痛点,曾经让我痛到无法呼吸,不知道你是不是会和我有相同的经历,你是否也会像我一样被这些痛点折磨的死去活来。

鲁迅有一句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无法要求他人,只能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让自己不在沉默中灭亡,进而才能在沉默中爆发。

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自己能做些什么,才能改变这个局面。

我们不是产品经理吗?比如分析一下这些痛点,找找痛点背后的真相,我想,这个真相不难被发现。

我们太依赖环境了,试图让他人来为我们自己的人生买单。

我们依赖英明的老板,依赖专业的领导,依赖厉害的同事,依赖投资人的资金,依赖好的leader,甚至依赖我们被分配的工作内容。

但在我们成为焦点人物之前,并不具备改变环境的能力,公司也好,团队也好,都不会围绕我们而运作。

这种过度依赖的心理,会让我们在职场处处遭遇被动,一点一点的丧失主动权。

先是丧失主动学习的权利,接着丧失项目主动权,再是丧失offer的主动权

最后失去的,大概就是我们产品生涯的主动权。

没有好的leader,没有时间,就无法学习

没有好的团队,好的领导,就无法做项目

没有好的履历,好的成绩,就无法拿到好的offer

没有好的深度思维能力,就无法延续职业生涯。

这里有一个魔咒,一旦环境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我们的人生,我们的职业生涯,似乎就停下来了,无法前进了。

“依赖”和“被动”才是我们职业生涯的最大杀手,也是我们成长的最大阻力。

我们都希望进入优秀的团队,这里有我们想要的一切,我们也可以在优秀的团队里快速学习,越级成长。

但,这就有个问题,优秀的团队只会吸收优秀的人,正是因为吸收优秀的人,才有了优秀的团队,加入他们的前提就是我们足够优秀。

我的建议只有一个:培养自己的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主动选择的能力。

是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主动思考的能力是可以培养,也是可以提升的。

好了,这篇文章有点长,非常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如果你和我一样,对这些问题感到痛的无法呼吸,就分享一下吧。

希望你能意识到痛点背后隐藏的真相,早日摆脱对公司的依赖,成为一位独立成长的产品人。

特别申明: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nwcn.com/17698.html。
(0)
枯叶咖啡馆的头像枯叶咖啡馆作者
上一篇 2019年11月29日 上午10:16
下一篇 2019年12月2日 下午2:2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QQ:1124602020
微信:vl54120
备注:周一至周五全天在线,周末可能不在线,另外联系时,请告知来意。

公众号
交流群
运营学社会员,开通可享海量资源与多项权益,点击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