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买卖要精明”。假期即将到来,许多同学计划外出游玩,也会在街边小摊购物。然而,这些小摊的销售策略和大型商厂并无二致,归纳起来就是:分阶段定价、捆绑销售、试图模糊期望,突出沉没成本。
最近要开始放长假了,大家都准备好出门玩耍了。
然而,有位同学刚开始出行,就碰到了糟心事,被街边的小贩骗了,仔细一分析,竟然是大公司也在使用的营销手段!
我们先称这位同学为小李。
故事的起因是,小李晚上外出逛夜市,经过了一个花茶摊。就是那种:
国内应该很多地方的摊位都看得见,且在卖茶叶的附近。图片上的价格是1.2元/克,并且免费品尝。
小王尝了一点后发现味道还可以,准备挑几种组合,各要一点点的时候,老板说话了:“我们太少不卖,最少1两起卖。”小王只得跟老板说,组合一下,大概二两就可以了。
结果一上称,好家伙,结算400多块。他一下就急了,再次跟老板强调:“我只要二两左右。”,最后245块成交。
小王走了几步后发现越来越不对,感觉自己被套路了。本身看到价格很便宜,心里预期也就是几十块钱,为什么一下花了两百多呢?于是回去找老板理论,要退钱。但这个时候摊位前有人就说了:“哎呀,反正你都买了,不如让老板打个折,便宜点带回去喝嘛。”
小王突然反应过来,这个哥们不是在自己免费品尝的时候说「花茶好,不如一样来一点」的那个人吗!好深的套路!
在全国各大景区,类似的套路非常常见,比如古城里卖水果的走贩,景区步行街里卖零食的摊,最出名的应该是新疆切糕。
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来看,会发现这个套路其实非常的常见,并且知名的大厂如某站、某乎、某村等等都在使用!接下来,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个套路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屡试不爽呢?
其实这个套路总结下来就一句话:拆分定价,打包售卖,尝试模糊预期,强调沉没成本。
下面我们来拆解一下营销套路。
一、拆分定价,化整为零,突破价格预期
如果我跟你说,我的花茶很好,才600块一斤,你要不要免费尝一尝?
这时候会发生什么?你肯定大概率会加速走掉,可能心里还会骂我一句傻X。
那么换个说法,我的花茶很好,才一块二一克,你要不要免费尝一尝?
这个时候你的反应可能是:什么?才一块二?要不尝尝看?
这就是拆分定价的逻辑,总价都是一样的,但是用最小粒度的单价跟你报价,你可能会觉得:这点钱算什么?
这也是订阅式产品们突破价格预期非常重要的逻辑:定价到天。
如某乎的盐选会员、某村的黑胶会员:
把定价的颗粒度变细、压缩到一个对用户无关痛痒的金额,以淡化「最细单位总价」的概念,让用户有兴趣和动力点击按钮,进入付款页面。
二、打包售卖,买三拿五,提升客单价
当清点好商品,准备付款的时候,老板说:“太少不卖,最低一两”。但真正购买的时候,老板却拿了比需求多一倍的数量。
这就是第二个套路:我可以按天定价,但你不能按天购买,并且首推总价更高的套餐。
请看付费页面:
某村付费页:
某站付费页:
在前一个页面都还是在计算日费,但是在付费页面发现,可以购买的最小粒度却是「一个月」,收的是月费。
并且首推的产品都是「连续包X」的套餐,并且会刻意模糊标准套餐价格,只展示「首x」的价格,以增加订阅的概率。并且订阅了之后,对订阅不敏感的人,不取消订阅的话,可以持续收订阅费。
而如果只希望找最细粒度的,最便宜的套餐,只能右滑去隐藏的模块寻找。并且在单价上也会高出「连续包X」很多,形成价格对比。
三、强调额外价值,强调沉没成本
到这一步,就不得不说一下托的价值了。
在免费品尝的时候,强调一下「花茶很好,来一点吧」,激发从众心理,提升价值预期。
在发现被忽悠,要去退款的时候,强调一下「来都来了,买都买了」,体现并提醒沉没成本。
这时我们再回顾一下某乎和某村的展示页面:
大厂的产品/运营们会在提示续费到页面,重点提示「会员很好,买一点吧」。
再看看某村的订单退出页面:
当下单之后,没有完成付款时,就会弹出这个弹窗,重点强调「来都来了,你要放弃福利吗」。
而大厂们比街边小贩更有优势,更专业的是,大厂们拥有我们的用户数据,可以根据我们的标签个性化的展示我们最有可能喜欢的内容。
四、 最低xx起,小贩没用到的套路
最低xx元起,这是一个常见的模糊价格的套路,小王遇到的小贩没用到。但是这些做会员订阅式的大厂都用到了。以某村举例,我们做一下简单的对比就可以发现:
某村展示的0.29元/一天,其实是连续包年的首年价格。但是首推的套餐却是天单价最高的连续包月套餐,是不是也套路满满?
所以,在出行之前,好好学习一些大厂的营销套路,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避免被坑,在出行的时候保持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