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与互联网的信息博弈

移动互联网开始衰退,区块链网络刚刚起航。

01

双11数据多么荣光依旧,也无法掩盖移动互联网的势衰倾向。

如火如荼的5G大背景下,供应链溯源、资讯去中心化以及分散式存储等特性的区块链技术,不久前正式定调成为国策,与产业息息相关的新型数字生态正在星火燎原,当然币圈用不着狐假虎威,国内区块链的主要方向和炒币真心没啥关系,更多可能是基于物联网未来的布局发展。

区块链与互联网的信息博弈

集中式、分布式、分散式,技术特性本身也会驱动市场形态,Web 1.0是集中式产品制霸,到了移动互联网,就是分布式产品天下,如今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散式网络,已经龙虎风云,剑指产业。

复杂的延展通常来自朴素的常识,网络由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可以看作是一个用户,单节点控制决策的集中式网络,市场特征是中心化形式,Web 1.0是个由极客汇聚的精英时代,三大门户拥有绝大多数话语权。

多个节点控制决策的分布式网络,代表着网络平民化时代到来,市场特征是人人拥有话语权,自由大于平等,网红和KOL群雄逐鹿,决策权分布不均匀,大部分资源会掌握在头部的独角兽手里,移动互联网多数领域市场格局也都是双寡头或巨头垄断。

分散式网络重视平等,控制权分布在所有节点上,每个节点都拥有全部信息数据,分散式市场人人资源大小相同,机会透明均等,主要根据“工作量证明”来获得不同权限,比如比特币俗称的“挖矿”。

分布式的互联网,分散式的区块链,都属于去中心化的网络形式,但这两种网络的主张却完全不同,尤其将会体现在产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领域。云计算为代表的分布式网络格局已经分晓初见,区块链为代表的分散式网络目前依然还是雾里看花。

02

区块链是一种记录信息的全新方式。

区块链技术用于开发区块链应用,应用可以针对社交网络、资讯媒体、游戏、电商等用户终端,也可以针对供应链管理、工作协同、金融财务等企业后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区块链技术特性和互联网非常接近,因此也被很多人称为互联网3.0。

分散式和分布式网络的最大区别,是区块链无需企业的中央服务器来存储信息,而是存储在每个终端设备节点,相同信息存储在不同设备的所有节点中,也称为对等网络(P2P),因此没有哪家巨头可以垄断用户流量和信息资讯。

节点可以是用户的任何数字设备,电脑、手机或者物联网,信息可以采用任何形式,资金流动、所有权、电商交易、资讯发布、合同协议都可以,只需要通过网络所有节点的验证(也称为共识),信息此后就不会再有任何争议。

公平和安全是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因为信息被打包成区块记录在所有设备节点中,理论上不存在中心控制者操纵信息的可能,攻击单个设备节点也不会丢失和破坏数据,这一点比特币已经得到了很好证明,自2009年发布起,比特币抵御住了全球各种黑客的攻击,因此区块链安全性极高。

每个区块中包含信息被记录的时间戳,以及上一个记录者的数字签名,还有一条具备唯一性的标识链接,这条链接以散列形式(号称数字指纹)指向上一个区块,致使两个现有区块之间无法再插入区块,之后每增加一个新区块,同时也会增强前一个区块和整个区块链的安全性,区块越多信息篡改难度就越大。

区块链不仅网络高度透明开放,而且对用户身份隐私保护同样安全有效,2009年发布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到底是谁至今还是谜,他声称自己1975年4月5日出生于日本,其他信息就只能看到他目前持有的比特币数量,大约有一百万个。

03

分布式互联网产品使用后,都会留下用户身份信息。

根据用户画像精准推送广告和内容,这是当下大部分App的核心商业模式,因为用户身份信息会被集中记录在企业的服务器上,数据库对每个用户都会建立配置文件,企业可以随意监视和使用,而无需经过用户知情和同意。

对数据使用比较恶劣的结果,就是大数据杀熟事件频出,企业打着动态定价的旗帜,背地里做着数据宰客的勾当,不能让人容忍的还是宰熟客,而且到处口是心非的标榜用户体验,简直与骗子行径毫无二致。

用户的隐私安全,分布式网络产品的情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处于更加恶化的态势,用户身份信息泄露和出售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最大隐患,多数用户的账号密码会在多个平台重复,泄露一个就会全军覆没,盗号造成的巨大损失,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即便不是盗号这种极端行为,身份信息的灰色交易,电话销售和骗子能够精准掌握对象的详细资料,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几乎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此类事件波及,分布式网络安全隐患的彻底解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地步,区块链技术也许是一个不错选择。

区块链不需要网络层身份,信息存储也无需服务器,不仅没有人能够通过编辑数据对用户身份进行单一画像,而且结合公钥和私钥等加密技术,用户只是拥有一个地址以及与之关联的所有权,跟用户现实身份信息也没有任何绑定。

由于区块链可以最大化的隐藏用户身份,只要选择“忘记”私钥,即可确保用户信息不被泄露,所以金融性质的炒币,就很容易成为某些黑色交易的保护伞。因此政策主张无币区块链,极致安全其实同样可以极致透明,区块链的溯源特性假如用于责任追踪,同样可以使用户身份权责没有异议,这点对于未来的终端金融来说有很大想象空间。

04

基于智能合约的应用程序(Dapp),很可能是区块链的未来。

智能合约是对工作的预先定义,可以完全量化工作完成条件和要求,然后在区块链网络上自动化执行,因为每个节点都可以对信息溯源。所以这种信任机制对于工作协同以及担保性质的业务来说,效率会得到革命性提高。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创造这句广告词的企业本身就是中间商,智能合约能真正做到自动执行“去中间化”,尤其对于那些供应链流程不透明和环节较长的行业生态来说,能起到很好的协同效果。

比如家装领域,属于万亿级市场,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交付,家装不仅环节多,而且透明度极差,用户非常缺乏信任感,至今没有一个家装公司拥有好口碑,如果通过智能合约监控每个步骤的采购用料和施工情况,材料价格和品牌透明化,施工流程和标准自动化,这样不仅极大提升了终端用户信任感,而且规避了未来装修出现问题以后的权责争议。

除了节省“中间商”成本,业务规则转换为自动化执行,还可以极大提升效率。比如: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洪水、台风等各种灾害预设事件自动释放理赔金,而不用再走复杂的追索流程;物流公司,货物到达指定地点以后,可以根据传感器确认货物是否损坏,自动执行货单操作,提升运营效率以后可以大大节省仓储空间。

去中间化和自动化协同的智能合约,会成为未来各个领域新的创业机会,新的区块链巨头可能会扮演应用市场角色,不同行业特性的垂直区块链平台,也一定会诞生新独角兽,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05

5G带来的最大想象是物联网。

安全问题变本加厉,再加上物联网的全面到来,好莱坞大片中黑客控制交通信号,导致路况瘫痪的场景很可能在未来成为现实,物联网的超大流量和数据交换不仅信息安全无法保障,企业服务器也会压力倍增。

未来会有更多的智能设备,数据量也逐年暴涨,云计算市场爆发,成为巨头当前竞争的主要战场。但其实存储海量数据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不仅云服务器成本更高,而且用户信息安全隐患也更大,数据产生的负担和风险甚至会大于价值。

区块链没有服务器成本,信息安全性也更强,这点非常吻合物联网急需解决的痛点,智慧城市是未来最大的物联网市场。对于政府项目来说,公共资源的安全才是第一位,交通调度、能源使用、安全响应等公共服务,信息泄露或者黑客攻击后的损失不可想象,这大概也是区块链能够上升到国策地位的部分原因。

所谓万物互联,物联网能够释放的最大能力是物与物之间的互动,而不是购买同一家企业的不同设备,不同企业生产的智能设备使用不同的集中式数据库,设备之间会存在很大的互动难题,如果使用区块链架构的网络,则有机会提供统一标准的API,使得设备之间可以更好的互动。

所有智能设备相比手机都显得不够成熟,因此市场上多数智能设备都在和手机互动,手表、手环、电视、汽车之间自身反而不会互动,更别提跨设备互动,而这种“单机游戏”似的物联网状况,更多是因为在分布式网络下手机作用已经发挥到了接近极致,用户不需要新的智能设备代替手机,即便未来能够代替手机,很大可能也会是苹果手机代替诺基亚和PC的那种革命式迭代。

物联网需要更新的网络形式来发展,分散式网络就是一种不错选择,区块链不仅可以制定统一标准的API,而且设备之间先天就有互动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很可能还会诞生新型的网络形式。

物联网更多的智能设备,基于安全考虑来说,当前微信、微博等快速登录方式也不适用,更好的方式就是创建基于区块链网络的身份管理API,用户可以决定身份信息的披露情况,也可以清除数据,而且任何企业的中央服务器都无法复制。

06

互联网并不会分配价值,更多时候就是共享信息。

分散化市场的区块链,每个区块的信息都有唯一性,再加上公平的共识原则,因此信息价值高且生命周期长,比如比特币能够保值升值。

分布式市场的互联网,信息复制很容易,重复的信息价值会被稀释,所以创新最重要,其次是快速度创新,共享和复制导致互联网信息的时效性更强,生命周期较短,因此内容平台侧重新闻事件,电商平台偏向主打新品。

信息竞争带来了网红经济的繁荣,从微信到抖音,头部网红的粉丝影响力甚至不亚于一线明星,两者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目前最大区别还是生命周期,头部网红的生命周期远低于明星。

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停滞,信息开始被过度复制,创新价值被严重稀释,新产品从此失去了发展机会,从而进一步引发了逆向网络效应,过度雷同的产品信息快速增长,体验正在变差,用户流失速度加快,单用户获取和维护成本越来越高。

互联网巨头们在尝试转型,腾讯从企业价值观到业务布局都在重塑,站在产品角度来看,这两年再没出现过让人耳目一新的产品,马桶、飞聊、狐友、绿洲之流仅仅只短期博得了一点话题眼球,烧钱的闪电式扩张模式行不通了。

依然不可战胜的微信,尽管公众号的官方规则不断修正,高质量的原创内容,还是会在短时间内被洗稿或者“参考”,大量优秀作者退出,用户打开率持续降低,还能够博眼球的只有一些新闻事件和花边八卦,不仅新人机会渺茫,大号也已经生存艰难。

07

互联网是由少数公司控制多数流量,从而控制多数财富的垄断型结构。

微信、抖音、淘宝等大流量产品,大多都是通过提供免费服务来换取用户信息,然后再利用这些用户信息获取财富,巨头们拥有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势,因此没有跨界壁垒,触角几乎覆盖所有前沿领域,而且还是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

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美团等巨头为了维持增长,业务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和线下企业的经营定位不同,分布式网络下的公司坐拥用户信息数据,扩张范围没有边界,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跨界扩展性越来越强。

巨头增长速度不可阻挡,也找不出什么抗衡力量,因此当用户大盘增长一旦停滞,巨头就会不断蚕食其他领域,各大行业会遭遇灾难性后果,寒冬环境下腰斩、触底、倒闭的明星公司比比皆是。

创业者经历百般煎熬,结果依然九死一生,不断在夹缝中艰难厮杀,巨头碾压式推进则不同,背靠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2014年10月份成立,至今才5年时间,估值已经突破万亿人民币,巨头扩张能力可见一斑。

如今的互联网,无论短视频、直播的流媒体大战,还是云计算的服务器争雄,To C和To B,都已经成为了巨头的战场,依附于巨头生态之下的创业者并不轻松,不断学习和适应巨头新的流量分配规则,但无论“私域”价值再高,流量还是难以自由支配,随着竞品和内容越来越雷同,终究留不下多少经济商誉。

08

移动互联网开始衰退,区块链网络刚刚起航。

Gartner研究预测,到2030年区块链商业价值将达到3.1万亿美元,并且相比较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供应链可溯源以及去中心化程度更高,很可能成为未来连接物联网的全球化标准。

技术尚未进化成熟的区块链当前并不完美,作为刻板的记录者,Dapp会失去很多灵活性,再加上币圈的混乱、高能耗、交易不可逆等特性,未来还需要更多挑战,并且和互联网一样,区块链网络也同样可能成为少数几家巨头企业的集权产品。

互联网拥有用户信息就会拥有天文数字的收入潜力,信息不对称会将大多数收入分配给产品拥有者,类似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巨头在市场上形成垄断时,他们会利用掠夺性定价和收购竞品来阻止潜在竞争者,保持市场效率低下同时牢牢掌握着控制权。

区块链网络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创造出了新的价值维度。互联网产品的网络效应会导致一家独大或者双寡头格局,721法则已经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验证,区块链的网络效应所产生的价值是和参与者公平分配,加入网络的用户越多,现有所有用户的奖励就会越大,而非分布式网络的拥有者独占所有价值。

区块链网络开辟出来的新机会,很可能会颠覆当前很多领域的商业环境,产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会因之而改变,分散式网络的资源分配方式,不仅能够最大效率的提升经济效率,而且保证了基本的公平原则。

未来时间戳的普遍使用,多数人会在特定时间点相信某件事情的正确性,算得上是技术意义上的活在当下。

特别申明: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nwcn.com/16208.html。
(0)
老衬的头像老衬作者
上一篇 2019年11月15日 下午5:34
下一篇 2019年11月16日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QQ:1124602020
微信:vl54120
备注:周一至周五全天在线,周末可能不在线,另外联系时,请告知来意。

公众号
交流群
运营学社会员,开通可享海量资源与多项权益,点击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