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邀请到半佛仙人作为讲者,他将分享9个月从0打造爆火公众号的经验。
01.写作是一种直觉
“我就是知道该这么写”,这是我写作中最大的一个感觉,假如你问我这里怎么转折,那里怎么激发读者的感情,我会回答不知道,我只知道就是应该这么写。
所以我不擅长教人东西,我自己就是没有方法论,跟着感觉走的,我甚至觉得写作本身就应该是人自己的感觉,而非流水化生产。
在一开始写东西的时候确实没有赚到什么钱,我就去了银行做尽职调查,专门做区域尽调,去和企业水电煤以及数据报表打交道,非常枯燥。
后来去了互联网公司负责整个业务线的风险管理,包括业务反作弊,系统安全管理,渗透攻击等等。
我写公众号是自己想到什么写什么,如果你读过我的文章,就会发现特别精神分裂,特别严肃的也写,特别不严肃的也写。
很多业内人士分析我的文章说是热爱驱动、快速反馈、脑洞跟想象力特别大。
对这些业内人士的分析,我只想说:“看了分析我自己都觉得恍然大悟,原来我是这么想的。”
关于写作速度,由于我以前写过网文,给很多网文大神做过代笔枪手(稿费令人心痛,还经常拖欠),所以写字的速度要比一般人快一些,那时候一天1万字到1万5千字是基础,不过网文由于自己不署名,所以写的非常放飞自我,速度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
其实大家看我公众号文章一篇平均下来也才4000字左右。按我写网文的速度来算,正常一天3到4篇对我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这是长时间锻炼出来的写作技能,唯手熟尔,你像我这么长时间大量的写,你也能这么快。
有一个学弟曾问过我写作技巧是怎么锻炼的,我告诉他很简单,你每天强制自己写一千字,不管题材是什么;第二天读自己前一天写的一千字,然后再写一千字;第三天读第一天、第二天的一千字再写一千字,这样下来一个月你的写作技巧一定突飞猛进。
能坚持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写作帮助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我收获最大的正向反馈是在我写的一些骗局还没有暴露的时候,那些用户信我的话成功逃跑,他们会跑来感谢我,你真的会觉得你救了一些人,这种快感带来的阈值非常高。
和钱无关,哪个男孩子都有拯救世界的浪漫幻想,怼骗局算是其中之一。
02.我所理解的写作思路
下面是我自己总结以往写作时的一点思考,涵盖了我对公众号运营的整个思考。
第一点是怀疑一切
任何爆出来的信息,我的第一反应是怀疑,怀疑并不是说去揣测它背后的阴谋论,而是说质疑它立论的依据。比如一个报道曝出来说国内百分之多少的男人家暴,正常人一般会就这个事情本身去反驳“中国男人没这么坏”,或者附和“中国都是渣男”,这是正常人的想法。
但我的想法是这个信息里面的数据“百分之多少”是怎么算出来的?它是用了哪个数据?它的分子跟分母是什么?分子跟分母是否是可信的?信源是什么样的情况?我往往会选择从这里进行切入。
如果我找不到他的信源那我从一开始就不会相信这个信息,这一点源自于我的本职工作。
包括我写文章的时候,我也会去给读者们灌输这一点。作为一个信息的接收者,你需要做的就是去试图还原这个事情最本质的那些要素,然后基于要素来分析,否则假如你只看别人的文章,那往往会被牵着鼻子走。
第二点是用逻辑来满足读者的想象
读者的想象是什么?每一个人在读任何文章的时候,从他在读标题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自己的立场。人是一定会预设立场的,再聪明的人、再有理智的人也不例外。比如突然有一天你跟我说“你今天秃了”,我肯定会特别生气地回答你“我哪里秃了”,而不是如何定义秃,头发掉多少比例叫做秃,这就是预设立场。
而针对读者,你也要预设立场,所以文章的标题跟内容本质上是相互配合的东西,这是我从写知乎的经历中锻炼出来的。为什么很多知乎的写手转到了别的平台就一般?因为在知乎这个平台内问题本身就是内容的一部分,读者是看到问题带着疑问才读进来,这个时候他读你答案产生的共鸣,跟他单看你写文章产生的共鸣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就好比我带着疑问去看的时候,带来的感受是A;我没有带着疑问只是看了这篇文章,带来的感受是B,然后很多知乎作者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区别,用做A的那套思路去做B,结果一定是无用的。
同理,公众号的标题跟内容之间一定是一个切入跟转折的关系,你用标题去为读者预设一个立场,然后用内容来满足读者对于这个立场的想象,当然这个内容必须是经得起推敲的,这也是我写文章一个重要的点,无论是我的论据也好、内容也好,必须要经得起推敲,如果有些点很模糊或者不能写很明白,那就不要写。
例如我写中国制造的时候,写到某某地方的牛仔布料是世界上公认最好的,这是业内公认的东西。当读者自己去查证时,他就会发现有这么厉害的一家企业,这个时候反过来读我的文章就会认为整篇文章是可信的。所以总结就是,文章可信,逻辑通畅,满足读者从读你标题到正文的设想。
此外,在考虑传播性的时候,你要考虑到读者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发到朋友圈,或者给什么文章点“在看”的时候不会觉得丢了自己的身份,到底怎么样的一篇文章会让他们觉得分享到朋友圈不low。
第三点,相信数据、相信ROI、阉割臆想
这里的“阉割臆想”不是说文章不带感情,实际上文章要想感染人,你必须自己先信,先被感动。
我说的是阉割你对读者的臆想。有个效应叫“幸存者偏差”,意思是那些给你差评的读者不一定是真的觉得差,他只是觉得不爽。
那些默默不说话的读者,可能表达了赞同。
所以你就要评估从留言到文章传播量的整个流程,比如哪一篇文章通过怎样的写作方法给读者造成了怎样的回馈,你要用数据去分析这个东西。
如何“相信数据”,以我自己为例,分析后台留言的时候会给自己设置一系列关键词,比如“韭菜”是一个关键词,“魔幻”是一个关键词,大概设置一百多个,然后把所有的留言导出来,利用关键词对文章做聚类,去看留言中哪一类关键词最多。然后再去做一个数据分析,针对每一篇实际的指标折算出一个公式,当你使用这个公式的时候,它就成为了你的写作策略之一。
又由于读者的阈值会被不断地刺激提高,人的多巴胺要不断被新的东西来刺激分泌的,所以这个公式会需要实时变化。
而“相信ROI”是一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在做自媒体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建议我拓展到其它的平台,比如说你去做短视频,你去做音频等等。那你就要考虑到一个ROI的问题,写东西不是你入驻平台越多越好,而是铺一百个平台不如把一个平台做到一百分。原因是在现在流量过载的年代,读者是根本不想关注你的,他们喜欢的“我”只是微信公众号中的“我”。
你要想好,不要一上来就做全媒体,不要一上来就去做短视频,视频的配合成本跟文字的配合成本完全不一样,当你投入这么多东西却耽误了主业的产出,那就很不理性了。
尤其是很多同行喜欢在做得没那么好的时候招人,或者在上升期的时候扩人,这让我觉得是ROI失控的表现,当你ROI失控的时候,最终你就会被你的ROI所绑架,就会变成刻意去追逐流量,影响内容长远的发展。
最后就变成了一个流量筛子。
03.爆文背后的逻辑
在“熟悉”与“不熟悉”中做切分
《再努力一下,你的奶茶店马上破产》之前上了热搜,它做了什么?
首先题材是人人每天都可见的,奶茶谁都喝,尤其是最近咖啡、奶茶融资情况还特别好,所以首先这是一个高关注点的事儿。但是它又很少有人关注,因为习以为常,就不会去深究背后的逻辑,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大家既熟悉又不熟悉的领域。
我认为这篇文章90%的功劳在于题材,而不是我写的多好。当我确定了题材之后,我又发现恰恰对业内很大的几家奶茶公司做过尽调,包括CRM系统等等,我是确实看到奶茶不赚钱,所以没有一家机构出来怼我。
所以当你在一个熟悉又不熟悉的领域里,挖到一个正常人从来见不到的点,那它必然是有信息增量的。
既“熟悉”与“不熟悉”,你要在这个过程中做出深度的一个切分。
爆红背后的偶然与必然
写作素材的来源方面,我得承认在一定程度上吃了职业红利,风控和安全领域,一直很少有人发声。我认为只是恰好这个内容窗口的拐点出现了我,而不是我就可以成为一个这样的人,这是我一直想强调的一个东西。
同行里比我技术更强的没有我写的好,比我写得好的可能技术没有我强,有时候历史就是一个巧合,就跟需要通讯软件的时候出来了一个腾讯,需要电商软件的时候出来了一个阿里巴巴一样,是历史选择了他们——时势造英雄。
如何在短时间内核实真实性?
本身的商业分析我是会的,接下来无非是技术的问题,你通过什么来核实它的真实性,逃不开两个点。
第一个点你要引用权威内容源。什么叫权威内容源?即这个信息被权威媒体过滤过,就像我特别喜欢引用腾讯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的报道。
另外一点是基于权威数据进行透视,例如当一家上市公司产生并购的时候,股权关联其实是透明的,你需要的是进一步的挖掘。以前跟P2P对轰的时候,我就是可以找到他无法辩驳的事实,因为从股权上跟这家公司是关联的,高管之间是互相交叉持股的,所以我提出质疑对方没法说我造谣,因为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最后一点,基于前面两点之上的,长期锻炼出来的分析能力。很多公开数据之间,是可以互相印证的。
04.图文的时代远未完结
现在行业都在说公众号流量下降,其实我倒觉得不是流量下降,而是那些营销号、做号集团的套路失效了。现在所有读者的问题不是信息不够,而是信息太多,那你怎么在这一堆“乱七八糟”的信息里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短视频现在看来娱乐是可以,但当你真的做到一些涉及专业、高净值用户的时候,图文仍然是主力。
而且大家都认可短视频的门槛是低于图文的,这不是在说短视频生产者,而是在说作为一个读者,看短片是轻松快乐的,你可以随便随便刷随便点赞,接触门槛是低的。
这反过来说就是,喜欢图文的用户,粘性和忠诚度会更高。
即使是你要带货,短视频的带货转化率也远低于微信,而且低了不止一倍,这是非常实在的数据。我们给供应商做风控,可以直接看到后台,正因为图文的阅读门槛高,它天然就筛掉了一批“质量不高”的用户。
当你阅读图文的时候,你本质上不是在看图文,而是基于图文自己脑补一些画面,针对这些人做内容电商,无论是客单价还是价值,会远高于所谓的短视频用户,而且短视频用户当他被短视频“驾驭”够了之后,最后也是会转向图文的。
就像我们说如今电子图书(注意不是实体书)市场依然每年以20个点的速度在往上涨。大家实际上是更喜欢阅读的,而且更喜欢阅读深度的东西了,就像今年上半年涌出来的那几个自媒体,其实文字都偏深度,甚至很多都直接整篇全是文字不带图。
大家更喜欢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东西,这个时候中小自媒体更有机会。
但是我依然要强调,如果不是做自媒体人的话,不要全职去做公众号。当你全职做的时候,你的吃喝拉撒都靠这个东西的时候,你的写作心态势必很难平衡,你必然既要取悦读者又要取悦甲方,但你这带来的问题就是,你不可能取悦所有人,最后平衡会崩塌。
就跟我写消费主义一样,为什么我理直气壮?因为消费主义那些东西我本来可以随便买,但是我不买,我还告诉大家别买,这个才是我正儿八经的态度。所以我建议每个人都可以做公众号,但是谨慎全职,以前的历史多次证明了是平台厉害而不是做内容的人厉害,千万不要把小概率事件当成普遍规律,我就是小概率事件。
我认为图文的时代远远没有完结,至少现在还没有完结,接下来的5G大概要到明年年底可能才会有杀手级应用,因为现在基建要投入的太多了。到那个时候整个行业会变成什么样的情况谁都不知道。但是假如要“完蛋”,那也是大家一起“完蛋”,所以我真的觉得不用去担心什么,写作者这一套思路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吃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