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和社交一样重要。
人们有多需要社交,就有多需要社群。
如果社群运营常出现活跃度低,用户流失快,无效信息多等情况,那就说明社群出现了运营危机,不想让自己组建的社群成为迅速消亡的那一个,就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麻烦。
从社交网络获取用户,却不知道要干什么?
你的社群用户从哪来,就将你的社群功能定位到哪。
很多社群是这样来的:某运营者拥有一定粉丝或是话语权,想更进一步与大家沟通交流时,建立了社群。
很多社群是这样死的:粉丝、亲友进了群,热火朝天地聊了一段时间,随后一天比一天沉默,原因是不知道要做些什么,群凉了。
如此社群不在少数,甚至很多大V组建的社群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这种情况不仅是在消费用户信任,破坏用户期待,还会影响大V自己的口碑和专业度。解决闲聊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从哪来到哪去。
分析用户加入社群的诉求
工具群
问答问题,互帮互助。当用户有疑问或需要帮助时,如果知道某个群体能解决,就会毫不犹豫地加入进去。比如自媒体的“分享点赞、抱团取暖群”,是一定要进的。
心理炫耀
与发微博、朋友圈的炫耀行为很类似,加入某些社群会让用户在同行和懂行的人面前炫耀,更有成就感。
兴趣爱好
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群成员间可以分享、学习知识。利他行为也是常见的驱动力。
关系维系
用户通常会为了进入某个群体或结识某些特定用户而加入一些社群或社交圈。
共同认可
优秀社群多能形成统一且有影响力的文化,成员有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并能传播扩散至社群以外,影响更多的人。寻找共鸣也是常见的社群需求,是维系社群成员的情感内核。
了解社群性质
除了知道进群用户想要什么,运营人还要对社群本身有所了解。随着新时代互联网环境的不断变革,社群运营衍生出三个新的特点:
外部性
很多运营人对社群存在着误解,认为社群只吸纳相同属性的人群,其实并不是这样。帮助社群建立巨大、潜在的用户池,源源不断地吸引新成员加入,才是社群的意义。
过滤器
将新加入的用户迅速引导至属于他的“三近一反”的小圈子中,以提升活跃度。(所谓“三近一反”是指社群的三个相近点,地域、年龄和兴趣;而“一反”是指在相近点中,那些协调而又冲突的两方,比如男女性别相反,甲乙双方和供需双方需求相反等。“三近”形成社群强大的号召力和粘合力,“一反”则打开协助、合作的大门。)
望远镜
用以观察社交网络或大型社群的变迁,从而寻找到新的社群运营方式或是获取红利的切入点。比如通过观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型社群依靠知识分享变现,那你就可以将这种方式应用在自己的社群中。
更多的用户从哪来?
之前我们提到过,社群不是封闭的,而是不断向外扩张和丰富的。那么该去哪里找更多的用户进入到社群中呢?
有一类人可以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社群连接者。
连接者,是指乐于将信息分享出去的社群成员。他们可以串联起不同社群和人群,是推动信息在无数封闭小社群中扩散的关键人物,部分连接者甚至可以算作意见领袖。在社群的角色划分中,对社群规模起决定性影响的就是那0.8%的连接者和意见领袖。因此,如何在社群中寻找并激发这些连接者,是社群工作的重点。
寻找连接者四步骤:
step 1
建立一个成员小组,在微信和微博上找到真实用户。
step 2
阅读目标用户近半年以来的朋友圈或者微博信息,进行分析总结。
step 3
这些信息会告诉我们目标用户期待什么类型或者主题的活动,他们云集在哪些账号和APP周围,以及采用什么样的风格表达自己的诉求等等。利用这些信息再分析出这些用户的基本画像。
step 4
通过人工分析强化对这类人群关键信息的掌握,最终帮助我们找到那些社群中的潜在连接者。
想要社群长久存活,该怎么办?
社群定位完成,成员也已就位,该如何保证社群有效存活,甚至实现变现呢?在社交网络中,有六大驱动力可以帮助运营者牢牢抓住用户:
1、荣誉驱动——比较心理
比较心理源自两方面:
一种是进阶机制。让自己跟过去比较,让自己产生不断进步的自我比拼。用户希望不断获得进步,希望能和比自己能力更强或地位更高的人在一起。
另一种,在小圈子内相互比拼以凸显自己某种形象和地位的现象,被称之为:小池塘里的大鱼。大鱼代表用户想要塑造的形象,而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人群就是小池塘。在社交中,用户都愿意做小池塘里的大鱼,不太愿意做大池塘里的小鱼。
因此,在“荣誉”驱动下,“比较”的这种动态进阶机制会大幅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粘性,也会让用户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
2、利益驱动——互惠接口
互惠很好理解,就是指社群运营者充分给予用户利益,或者引导用户主动获取想要的利益,以此确保用户活跃和粘性。
虽然用户想要利益,但利益不代表全部。如果利益能和用户希望塑造的形象、想要维系的关系和想表达的诉求结合起来,将会产生更大的能量。互惠接口是利益驱动下的最佳策略,而“互惠”的东西要是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的。不然也没有办法达到“忠诚”。
也就是说,社群只需要不断强化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自然会吸引其他领域的强者前来合作。
3、关系驱动——人际关系
数据显示,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群组时,成员在新社群之中能结识3个好友,留存下来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相似人群”、“心理认同”、“熟人圈子”所形成的从众心理,导致人们在社群中也会被影响。
4、事件驱动——共同协作
群组成员为了同一个目标,自觉分配时间、精力和资源去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这就是事件驱动。比如“弘扬汉服文化”、“二次元文化”一类的社群组织。
5、地域驱动
生活地域天然地让人们亲近并长期联系在一起。
6、兴趣驱动
指人们因为相近的兴趣而天然地聚拢在一起。
正如腾讯称自己为“鹅厂”,小米用户说自己是“米粉”一样,每个标签和特性都能催生出一个甚至N个社群。
当然,优秀的社群不单单是依靠标签建立的,更是要有良好的运营机制来支撑,运营久了,一种叫做“社群文化”的东西就诞生了,那时候“成员”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自然就舍不得离开。想一想,你们作为成员长久存在并且活跃其中的社群,是不是如此呢?
本文内容来源于:安度网,不代表运营学社网站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