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怎么样形成的:这个过程你了解吗

网上科普有关“月球是怎么样形成的:这个过程你了解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月球是怎么样形成的:这个过程你了解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月球,是地球最相近的一个星球,而且也是地球的唯一一个天然的卫星,对于月球的起源上说法,其实也是有着很多中假说的。下面是我分享的月球形成的假说,一起来看看吧。

月球形成的假说

 一、月球的起源说

 历史上有关月球起源的假说,大致可归纳为共振潮汐分裂说、同源说、俘获说和撞击成因说共4种类型。其中,前三种月球起源假说虽然对月球的化学成分、结构、运行轨道和地月关系的基本特征的解释均有不同程度的依据,但在地月成分与自转速度的差异,氧及其他同位素组成的相似性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缺点。随着对月球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认识的逐步深化,科学家又提出了新的假说。最新提出的撞击成因说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它能解释更多的观测事实,是当前较合理的月球起源假说。

 二、分裂说

 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说是月球起源研究中著名的假说之一。

 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说坚持月球是地球的亲生女儿,即月球是从地球中分裂出来的。坚持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呈熔融态,由于潮汐共振作用,地球自转不稳定,即使只考虑地球和月球的角动量,当时地球自转的周期也仅有4小时,加上太阳的潮汐作用,地球的自转周期可缩短到2小时,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地球飞快地旋转,其自转速率比现在要高得多。若初期的地球是熔融状态,地球物质在地赤道面上将出现膨胀区,使在赤道面上的一部分熔体分离,或者说这部分熔融物质在地球高速自转情况下从赤道区被甩了出去,甩出去的物质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凝聚,冷凝后形成月球。一些持这种假说的人还认为,地球上的太平洋就是分裂出月球后留下的?疤痕?。由于这种假说提出月球是从地球分离出去的,因此这种假说被形象地比喻为?母女说?。不过,由于地月年龄相差太大—-月球甚至可能与宇宙同龄,且地月地质不同,现在已经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摈弃。

 三、同源说

 与俘获说、分裂说和碰撞成因说一样,月球的同源说也是月球起源研究的著名假说之一。

 月球起源的同源说坚信月球与地球是姐妹或兄弟关系,月球与地球在太阳星云凝聚过程中同时?出生?,或者说在星云的同一区域同时形成了地球和月球。

 主张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认为,在原始太阳星云内,温度和化学成分取决于与太阳的距离。太阳系的各个行星是在星云中不同的区域、由不同化学成分的星云物质凝聚、吸积而形成的。月球与地球在太阳星云中相距较近,形成过程相似,属于同时形成的?兄弟?。对于地球与月球成分上的差异,他们解释说,形成行星时,开始是凝聚、吸积并形成以铁为主要成分的行星核,金属核进一步增长之后,星云中残留的非金属物质才凝聚,月球就是地球形成后剩下的残余物质所组成的。同源说力图合理解释地球与月球成分差异和月球的核、幔与壳的组成,但其模式与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和地月系的运动特征不尽相符。因此,这一假说也不尽人意。

 四、俘获说

 月球捕获说认为,月球是地球抢过来的?女儿?,即地球与月球由不属于同一星云团的物质形成,由于地-月轨道的变化,在110个地球半径范围内,外来的月球在飞过地球附近时被地球的强大引力所捕获,最终成为一颗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

 主张俘获说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和月球处在太阳星云的不同部位,由化学成分不同的星云物质凝聚而形成。月球原来的运行轨道与地球的轨道面交角很小(约5度),当月球运行到地球附近时,在地月距离为10个地球半径的范围内,月球可能被地球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

 著名有天文学家阿尔芬认为,月球曾经是一个独立的行星,月球被地球俘获时,与地球的距离大约为26个地球半径,与地球的平面的交角为149度。如果月球进入地球的洛希限,潮汐会产生很强的非均一重力场,月球表面的岩石将会破碎,并进入月球运行的轨道空间,大部碎片物质又返回月球,撞击月球,在月表产生大量的月海盆地。月球正面在39亿年前发生的开凿月海事件雨海事件也许是俘获说的重要证据。通过地月轨道的精细计算及激光测距的数据表明,现今月球的轨道愈来愈远离地球,每年后退约3.8厘米。不过,俘获说只能解释部分观测事实,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不断有人另辟蹊径,提出新的假说。

 五。撞击说

 分裂说、同源说、浮获说这些关于月球起源的假说只能解释部分观测事实,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不断有科学家另辟蹊径,提出新的假说。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撞击成因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它能解释更多的观测事实,是当前较合理的月球起源假说。

 撞击成因说也被称为?大碰撞分裂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早期受到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撞击碎片(即两个天体的硅酸盐幔的一部分)最终形成了月球。

 撞击成因说认为,在太阳系形成早期,行星际空间有大量星云,星云经过碰撞、吸积而逐渐增大。大约在相当地月系统存在的空间范围内,形成了一个质量相当于现在地球质量9/10的?原地球?和另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原月球?。这两个天体在各自的演化过程中都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有机会发生碰撞。剧烈的碰撞不仅使?原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偏斜,而且使?原月球?碎裂,幔和壳变热蒸发,膨胀的气体?裹挟?着尘埃和少量的幔物质飞离原月球。被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气体的阻碍而减速,被?原地球?吸积并变成了地球的一部分。飞离的气体尘埃物质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呈盘状分布在洛希限以外的空间,它们通过吸积,先形成一些小天体,然后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吸积增长,最终形成现在的月球。

 撞击成因说可以合理地解释地月系统的基本特征,如地球自转轴的倾斜与自转加速、月球轨道与地球赤道面的不一致、月球是太阳唯一的与主行星质量比为1/81的卫星、月球富含难熔元素而匮乏挥发性元素和亲铁元素、月球的密度比地球低以及月球形成初期曾产生过广泛熔融、存在过岩浆洋等事实,因此撞击成因说是当今较为合理、较为成熟的月球起源学说,逐渐获得了大多数学者的支持。

 2006年,欧洲宇航局的绕月航天器Smart-1完成对月球表面化学成分的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月球表面含有包括钙和镁在内的一些化学元素。一直以来人们关于月球是由地球一部分被撞击分裂形成存在争议,这次发现为月球起源的?撞击分裂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宇航员阿波罗号登月任务中带回月岩样本,自那以后,行星学家们对这些月岩与地球深出地函区域发现的岩石十分的相似感到惊讶。当更多的科学家细致的观察了月岩,月球起源问题变得更具有悬疑,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与地球深处的岩石仍有着很大的差别。最关键的是,月岩当中的同位素与地球岩石当中的发现并不一致。

 月球也是人类曾经所登陆过的星球,而对于月球的相关神话,在中国有着嫦娥奔月,在西方有着月之女神,给夜晚带来光明的女神。太阳神赫利俄斯、黎明女神厄俄斯的姐妹。

月球的磁场

 早期的月球专家表示,月球的磁场很弱或根本没有磁场,而月岩的样品显示它们被很强的磁场磁化了。这对NASA的科学家们又是一次冲击。因为他们以前总是假设月岩是没有磁性的。这些科学家后来发现了月球曾有过磁场,但后来又消失了。

 在对美国阿波罗号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的岩石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月球周围的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强度的1/1000, 月球几乎不存在磁场。但是,研究表明,月球曾经有过磁场,后来消失了。

 月球磁场从其诞生之后的5-10亿年开始,直至36-39亿年期间,是有磁场的。但是,当它出现了6-9亿年之后,磁场却突然消失了。地球的磁场起源于地球内部的地核,科学家认为,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是固态的,外核是液态的。它的粘滞系数很小,能够迅速流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磁场。也就是说,所有的行星其磁场都是通过感应电流作用才产生的。

 对月球表面岩石的分析结果,月球不存在可以产生感应电流作用的内核。相反,所有的证据表明,月球的表面是一个已经溶解的外壳,是由流动的熔岩流体形成的?海?,后来因冷却变成了如今这副模样。最初,几乎所有的天文学者都以为人类在月球上找到了海,其实月球上发暗的部分,正是熔岩流体冷却形成的。那么,磁场到底是从哪里产生的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球行星系的思德克曼教授率领的物理学专家组针对这一专题进行了三维模拟试验。经试验,他们终于得出了结论。据该小组介绍:体轻且流动的岩石,形成了熔岩的?海洋?,它们在从下面漂向月球表面的时候,在其表面之下残留了大量的类似钍和铀一样的重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在崩溃时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就像电热毯一样,加热了月球的内核。被加热的物质与月球的表面形成对流,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作用。此时,也就产生了月球磁场。但是,当放射性元素崩溃超越一定时点时,对流现象中止,于是感冒应电流作用也随之消失。正是由于这样的变化,才最终导致月球磁场的消失。

月球的科普知识

 月球又称?月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药等美丽神话。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低到-183℃。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部分。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3476公里,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装下49个月亮。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说,6公斤重的东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00公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一个随圆形轨道,其近地点(离地球最近时)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离地球最远时)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像地球一样,月球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凹陷约400米。

 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还要跟着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这就是说,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后,再回到的空间位置已不是原出发点了。由此可见,月球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参与多种系统的运动。月球的运动和其他天体一样,月球也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月球除东升西落外,它每天还相对于恒星自西向东平均移动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来的时间,都比前一天约迟50分钟。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而自西向东的移动却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结果。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叫做一个?恒星月?,平均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它本身也在自转。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等的,即1: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也就是它自转的周期。

 月球这种奇特地自转结果是: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而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么样,只有靠探测器才能揭开月背千古之谜,人类的这个愿望早在30多年前就已实现了。 当今大型天文望远镜能分辩出月面上约50米(相当于14层高楼)的目标。

科普文:中秋抬头见月圆,我们对月亮的了解又有多少?

地球与月球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因为我们从小接触觉得是很自然的事儿,但不自然的是,在行星和卫星的尺寸匹配上,月亮和地球这种比例是极为罕见的。

你看,地球直径13000公里,月亮直径3500公里,也就是说差不多在同一个量级上。

咱们看看木星,直径14万公里,是地球的10倍。木星的卫星一共16颗,其中最大的直径是月球的3/4,2600公里。剩下还有3颗直径在1000公里以上的,其余12颗都是几十公里的直径了。那和它们环绕的行星比起来简直就是尘埃了。其他行星也都是这样,卫星和它们的尺寸相差特别大。

但唯独月亮和地球,跟兄弟俩似的。

所以,现在对月球诞生最流行的观点是大约在45亿年前,地球轨道上有颗正在成长中的地球,然后发生了一次宇宙空间中的超级对对碰。

另一方是一个差不多火星那么大的陨石,撞完后较大的一个就是现在地球的雏形,较小的一个就是现在月亮的雏形,而且它们还都保持了一定的速度,没有合并。

在距离几十万公里的位置上渐渐达成了平衡,它们自己也是越转,外形越圆,最终形成了月亮和地球。

这其中一个依据,就是月球核心和地球核心的结构和组成非常相似,都是一个液态的铁核心。

关于月球的谣言

1. 月球上看不到长城

关于月球的各种传闻很多,比如有人说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月后,那三个宇航员说可以在月球上看到长城,这让很多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

但这完全是异想天开,您要是爬过长城就有感受,您爬到高处时回身看自己爬过的路径,有时候都需要仔细辨识一下呢,那才5、6公里远。

更何况您在好几十万公里之外,其实从月球拍摄的地球的照片不难找,大致看看就能发现,其实连大陆和海洋的边界也都不是很清晰,更何况宽度只有20米的长城了。

2. 月球是实心的

谣言还有,月球是外星人潜伏在地球附近的一个基地,月球内部是中空的,里面有外星人。

这个谣言阿波罗还真有过验证,他们在月球表面安装了月震仪,通过测量振动后产生的回波来判断月球内部的组成物质,刚刚我们说的月球核心处有一个大约300公里的液态铁核就是通过月震仪测试,进行分析后的结果。

所以,月球内部是实心的。

3. 美国登月是真的

和月球有关的最大的谣言就是美国登月是假的,他们根本没登过月,那些照片都是精心在摄影棚里摆拍的。

这个质疑可算是历史悠久了,我记得我还上初中时就看过,但那时候我是当真事儿看的,那时候科普类书籍最流行的是飞碟探索,全球100大神秘事件,发现神农架野人,我被外星人绑架了,都是这类书。

那些质疑都有什么呢,比如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的照片,背景里没有星星,月球没有大气层,天空就会是漆黑的,星星哪儿去了呢,是不是忘了P到图上了呢?

还有,登月的照片中很多物体的影子不是朝向一个方向的,好像是多光源的背景中拍照的效果,只有一个太阳,你们的影子应该是朝一个方向才对啊?

还有,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的几百张照片,背景看上去都是高度一致的?这不可能啊。

还有,宇航员把美国国旗插在月球表面上,那星条旗怎么还迎风飘扬呢?月球上连空气都没有,你这旗子是怎么飘起来的。

后来NASA一一给出了解释,背景中看不到星星是因为登月的时间都是月球时间的上午,阳光会照在物体表面,尤其是宇航服都是亮白色的,所以拍照时就像个发光体,所以拍照的曝光时间很短,远处夜空中的星光和物体反射的光比起来相差太多,所以照不进来,那你说为什么不在月球的夜晚登月呢?那废话了,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登月多危险,拍照也什么都拍不着。

影子之所以会有不同角度,是因为月球的早上,太阳角度很低,物体影子很长,不同距离的物体留下的影子从侧面看就是不平行的,相信大家在很多追求镜头感的纪录片里都见过类似效果。

之所以大部分照片的背景颜色看上去那么一致是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地球上因为大气层的缘故,几乎每天和每天在同一地点呈现出的天空颜色,大气透明度都是不同的,所以很难保持一致,但是月球上远景的清晰度透明度总是一致的,快门参数调好了也不变的话,拍出的照片效果就是背景颜色高度一致。

星条旗飘飘是因为宇航员带的国旗就自带一根铁丝,是起支撑效果的,否则月球上没空气,带上一个国旗插上,效果就是自然下垂,谁也看不出是什么旗帜。只不过当时宇航员没把铁丝抻直,所以看上去好像在飘舞,结果等照片出来后NASA一看,效果还挺好,干脆,以后都别抻直了,就要这飘飘的效果。

其实在逻辑上说,这种解释依然没法完全推翻质疑,可以推翻的是实物证据。因为人类一共12人次登月,从月亮上带回接近400公斤的月球物质,有上面的岩石,陨石,土壤等等。这些东西和地球物质是有本质区别的,比如月球岩石中是零水分。但地球上的岩石中都会找到水分子。

还有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经常暴露在高能宇宙射线背景下,月球物质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就更容易被高能射线碰撞,衰变。这些同位素地球上就极为稀有。也

因为没有大气层,月球岩石上大都遍布着密密麻麻的坑点儿,都是被小陨石撞的痕迹。其实大家不知道,射到地球轨道附近的流星99%都是0.1克以下的物质。陨石可能会更大一些,比如几克,它们如果射向地球,往往就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稍微大点的,足够幸运,在落到地面前还没有摩擦生热燃烧殆尽的,外观上也有明显的烧灼痕迹。

但是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月球暴露在地表的物质上面都是被撞击的坑点,这种不同用不着您是天文专家才能察觉到,就算是一般群众也能明显感觉到月球物质的不同。

有些人还会质疑,那这些物质说不定是你们自己用小凿子凿出来的,文物都有仿古做旧的,凭现代科技做出这些效果没问题。

那么最后一个可以否定质疑的证据就是我们留在月球上的激光反射仪,这个东西是用来随时测量地月间距用的,科学家们也是用这个才发现, 月球平均每年远离地球3.8厘米 ,我们朝着规定好的方向发射激光,会收到反射仪的反射,这是一个留在月球上永久的人类文明的痕迹。

科普探秘:月亮正在远离地球,你知道吗?

当黑夜来临,不知道你是否会抬头观察月亮。如果平时不会,中秋节的时候又是否会和家人团圆,一起吃月饼赏月?我们常听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那么其他时间的月亮是什么样子呢?什么时候是月牙?你有关注过吗?

如果你有仔细观察,将会发现每天晚上的月亮都是不一样的形状,一个月刚好就是形状变化的一个周期(月份也因此而来)。我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光。

在夜里,太阳虽然到了地球的另外一边,但在太空中月亮还是可以接收到太阳光的。而白天我们看不到月亮,就是因为太阳本体所发出的光的亮度,远远比月亮反射的光的亮度强。所以不要天真地以为到了白天月亮就没了哦,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

不过我们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并不是因为月球本身形状有了变化,而是因为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不同导致的。对于月球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所呈现不同的形状,也就是月亮位相变化,我们称之为月相。随着太阳、月亮、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在不同日期里月亮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月相的周期变化。

我们的祖先其实早就掌握了月相,并以月相的周期变化制定了阴历。而月相其实还和日月黄经差有关系。(不过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名词,方便理解。黄道,是指从地球上来看太阳一年经过的路线。黄经,是指在黄道上的经度,由西向东量度,从0 至360 ,以春分点做为黄经的起点。日月黄经差,就是指太阳和月亮在黄道上的射影的角距离。)

根据日月黄经差的大小,古人已经把月亮变化规律的不同形态进行了命名。农历初一,月相名为朔或者新月,日月黄经差为0度;农历初二至初六,月相名为上娥眉月,日月黄经差为0至90度;农历初七至初八,月相名为上弦月,日月黄经差为90度;农历初十至十四,月相名为盈凸月,日月黄经差为90至180度;农历十五,月相名为望或满月,日月黄经差为180度;农历十六至二十一,月相名为亏凸月,日月黄经差为180至270度;农历二十二至二十三,月相名为下弦月,日月黄经差为270度;农历二十四到二十九,月相名为下娥眉月或残月,日月黄经差为270至360度;农历三十,月相名为晦。其中最主要的月相是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他们发生的时刻非常精准,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而来。

对于上下弦月,很多人不懂分辨,但是有一个口诀可以轻松让我们记住。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扩展出来就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东);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凹的一面朝西),位于东半天空。

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月食,类似的还有日食。月食只发生在满月的时候,所以一般都在农历十五前后。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几乎处于同一条直线的时候,因为地球在前,月球在后,所以直射而来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从而形成地影。在地球上看月亮,月亮就会缺了边。正式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月食时间相对比较日食比较长,最长可达近两个小时。

最后再来讲讲超级月亮。时至今日,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听说超级月亮,百年难得一见,甚至是千年一见的宣传。当晚确实看到了又大又圆又亮的月亮,但是真的没有觉得非常惊艳和特别。因为相比平时,我没有很明显感觉出差别。后来,似乎就时不时听说了超级月亮的出现。我就去查了一下,果然超级月亮真的没有那么稀奇。并且很多时候肉眼还不一定能看出来。

那么什么是超级月亮?其实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由于月球以椭圆形轨道绕行地球,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月亮离地球更近一些,人们看到月亮也就大一点。如果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则称为超级新月;若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则称为超级满月。

月亮似乎对于我们来说,更多是在夜里为我们照明和了解时间。但是随着 科技 的发展,我们早已不需要月亮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功能。所以更多的是观赏性和月球带给我们的引潮力,不然就是未来我们可以使用月球上的资源。还有一个就是远在他方的游子,若是还不能回家,就看看月亮吧,远方的家人也和你一起看着同一个月亮!

个人觉得是重点的总结:

1.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光。

2.对于月球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所呈现不同的形状,也就是月亮位相变化,我们称之为月相。随着太阳、月亮、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在不同日期里月亮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月相的周期变化。

3.最主要的月相是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他们发生的时刻非常精准,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而来。

4.对于上下弦月,很多人不懂分辨,但是有一个口诀可以轻松让我们记住。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扩展出来就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东);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凹的一面朝西),位于东半天空。

5.月食只发生在满月的时候,所以一般都在农历十五前后。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6.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几乎处于同一条直线的时候,因为地球在前,月球在后,所以直射而来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从而形成地影。在地球上看月亮,月亮就会缺了边。

7.超级月亮其实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由于月球以椭圆形轨道绕行地球,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月亮离地球更近一些,人们看到月亮也就大一点。如果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则称为超级新月;若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则称为超级满月。

月球上到底有什么?为什么要去探测?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资源宝库。

2020年11月24日,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我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嫦娥五号探测器,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环月航行和调整后的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终于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文章最后有我个人对文章重点的总结,赶时间的话可以直接跳到最后面看总结。)

12月2日,嫦娥五号与将要装载样品的上升器合体,并开始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和钻取采样,同时封装放入上升器中。经过几天的转移和装载,还有回程准备后,在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带着月球样品回到了地球。

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在此之前还有嫦娥一至四号卫星和玉兔一号、二号月球车等一系列的探月设备到达月球或 月球航道 上,对月球进行观测和 探索 。在上世纪,美国已经早早开展阿波罗计划,把许多宇航员都送上了月球。虽然后来阿波罗计划结束,但是其他国家仍不断在努力可以好好研究月球。

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月球上有什么物质呢?是什么让各国非常重视对月球的观测和 探索 呢?

先来聊一聊月球的外表吧。从地球用肉眼遥望月球,全月的时候,月球就像是一个白色的圆。不过我们会发现,整个圆并不是统一的亮度。因为月球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之所以可以看到它,都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

地面的高低深浅不同,也就影响了反照率,所以我们会发现月球有的地方亮一些,有的地方暗一些。亮的部分我们称为月陆,暗的部分我们称为月海。之所以称为海,是因为当时研究的先驱们以为暗的区域是海洋。

当我们使用望远镜或者更大倍数的 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的时候,甚至是可以更接近它的时候,就会发现月球的表面其实是坑坑洼洼的。这些坑坑洼洼的地形,我们称为撞击坑。这个名字还是伽利略起的,沿用至今。其实撞击坑是环形山,就好像火山口的形状,周围一圈火山锥,中间是凹进去的坑。比较亮的月陆部分,就是这些环形山和其他的一些山脉。

目前,我们还未真正知道这些撞击坑是怎么来的。主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这些坑都是其他小行星撞击形成的,也就是撞击说。另外一种是说这些坑其实就是 火山口,在很久之前喷发后留下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也就是火山说。不过这两种说法似乎都不能完美解释。

再来看看月海,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所代表的部分。其实这一部分是平原或者盆地,月海的数量,目前已经确定了22个。另外还有一些类似与海的湖和月海伸向陆地称为湾和沼的部分,加起来也都有30多个。

更低一点,还有月谷。就好像地球上 东非大裂谷一样的地形,犹如大地撕裂开的一大段裂缝。其实这些地形和地球上的地形都是相仿的,只不过,那里没有动植物,只有光秃秃的地面。可以说地形上并没有太多特别的地方。但是在资源上,月球和地球可就有点区别了。这个才应该是今天的重点。

虽然我们刚才说,月球上并没有发现动植物,光秃秃的。但是月球却拥有着随处可见的丰富矿产,那些随处可见的土壤和岩石都是矿产资源。目前在月球的岩石中已经发现拥有几乎地球所有的元素和六十多种矿物,并且其中有六种矿物还是地球没有的。

最值得我们重视的就是土壤中的氦-3,这是一种被科学家们称为完美能源的物质,也是我们地球非常需要的环保能源。利用氘和氦-3进行的氦聚变是容易控制的核聚变,这种聚变不产生中子,安全无污染,可作为核电站的能源。不仅可用于地面核电站,还特别适合宇宙航行。

在地球上,因为大气层挡住了太阳风所带来的氦-3,所以全球可用氦-3总量连一吨都达不到。但是月球没有大气层,对于太阳风所带来的氦-3几乎照单全收。目前月球保守估计氦-3含量高达七十一点五万吨。假设这些氦-3能为人类所用,那么能源问题暂时就不用担心了。

氦-3只是月球其中一部分资源,还有很多其他的资源。比如 稀土元素。虽然说我国是稀土大国,但是其他国家含量确实真的很少,大部分都要在我国进口。而在月球上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叫克里普岩(KREEP),就富含稀土元素。它的名字也因富含钾(K)、稀土元素(REE)和磷(P)而来,同时这种岩石还富含铀、钍放射性元素。单单这一种岩石,就已经可以为我们提供多种元素资源了。

月球的铁和钛含量也非常多,在月海中存在着大量的 月海玄武石,铁和钛就是组成月海玄武石的主要成分。铁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生活方方面面都要使用。钛其实也离我们的生活不远,钛与其他金属熔成的合金也是广泛运用到生活中,只不过我们平时没有注意而已。毕竟平时有听说也都是运用在航空和军事材料上。

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金属和贵重金属。今年, 美国NASA还在月球的表面发现了水。这让我们对月球又有了新的认识。相信随着我们对月球持续 探索 ,还会发现更多惊喜。

现在各国对月球的 探索 和开采已经越来越重视,就好像我国开展了探月工程。在未来,月球也是各个国家的资源争夺的重点。所以能拿下开发月球的技术,绝对是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关键。我也相信未来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地月之间,来去自如。

个人觉得是重点的总结:

1.因为月球地面的高低深浅不同,影响了反照率,所以会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亮的部分我们称为月陆,暗的部分我们称为月海。之所以称为海,是因为当时研究的先驱们以为暗的区域是海洋。

2.比较亮的月陆部分,是 环形山(也称为撞击坑)和其他的一些山脉。

3.月海其实是平原或者盆地,目前已经确定了22个。另外还有一些类似与海的湖和月海伸向陆地称为湾和沼的部分,加起来也都有30多个。

4.更低一点,还有月谷。就好像地球上东非大裂谷一样的地形,犹如大地撕裂开的一大段裂缝。

5.月球上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在月球的岩石中已经发现拥有几乎地球所有的元素和六十多种矿物,并且其中有六种矿物还是地球没有的。

6.氦-3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也是被科学家们称为完美能源的资源。

7.还有稀土元素、各种金属和贵重金属大量存在于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中。

8.今年美国NASA还发现了月球上存在水。

9.在未来,月球也是各个国家的资源争夺的重点。

你可能不知道,月球其实在远离地球,在几十亿年前的时候,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比现在近得多了。这个现象是因为六十年代老美登月的时候,在月球上放了一组镜子,这样的话你从地球打一束激光,就能够从这个镜子反射回来,通过时间差就能算出地月距离。

这一测量就发现月球其实是在以每年三厘米左右的速度远离地球,这是为啥?是因为宇宙膨胀嘛。哎不是的,这背后的原因呢是潮汐力。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处处都会受到月球的引力作用,靠近月球的那一面受到引力比较强,远离月球那一面受到的引力比较弱。

所以其实整个地球在月球的作用下是有个被拉伸的趋势,这也导致了地球上比较明显的潮汐现象,因此这个引力差被称为潮汐力T罗浮,也就是月球感受到地球的引力,应该总的效果是指向地球凸起的地方。这里要注意,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左右。

也就是说在月球看来地球转的还挺快,也就是对着月球的被月球引力拽的突起的部分,这个位置一直在。因为地球自转快啊,所以这个突起的部分并非时时刻刻对准月球,而是有一个偏心率。这样一来呢,月球感受到地球的引力就不是完全指向地球的球星了,而是有一点偏,这一偏不要紧啊。

这就导致月球受到的引力不光是镜像力,而是有一个很小的切向力,这个倾向力就会让月球的公转加速,月球加速公转以后它的轨道半径就会变大,因此就会逐渐的远离地球,但月球会越来越远,直到完全离开。哎其实不会的,月球只有一面对着地球,是因为地球对月球的潮汐力使月球达成了潮汐锁定。

但是反过来月球也对地球有潮汐锁定的效果,只不过地球比月球大很多,所以地球到现在没有被完全锁定。要知道地球在几十亿年前,一天只有十四个小时左右,直到有一天地球被月球完全锁定了。这样的话地球的引力就不偏心了,就跟月球永远面对面了,这样切向力就没有了,月球就不会被加速,也就不会远离了。

这个过程还有很久,大概一百亿。

关于“月球是怎么样形成的:这个过程你了解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特别申明: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nwcn.com/179806.html。
(0)
启航之家的头像启航之家官方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猜你喜欢

微信:6284847
备注:全天在线。

微信号:6284847,长按微信号复制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