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用户增长,我们常常讲的都是“裂变”,但是“用户留存”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本文作者以Facebook为例,分析了“用户留存”的4个要点,供大家一同参考和学习。
说到用户增长,我想大多数人脑海里都会出现一个词,“裂变”。
在这个流量非常昂贵的时代,增长成了所有互联网公司的最大难题,否则“裂变”这次词也不会这么火。
大多数老板对于裂变的认知,还停留在“低成本带来10万粉”的阶段,不过我们今天不是来吐槽老板的,接下来回到正题。
一、做增长前先做留存
增长不能只局限于拉新,拉新只是属于增长里的一个环节。
就像一个池子里的水一样,不断有水进来,同时也会不断有水出去。
假如“流出的水”比“进来的水”更多,那么池子里的水迟早会流干。
现在大多数公司的新用户来源都来自于“广告投放”,假如你一个获客成本平均在50元。
那么新用户就必须要在你这里完成3次以上下单,你才能收支平衡,如果用户没下过单用户就流失掉,那这50元广告费就打水漂了。
如上图所示,这是用户留存时长和利润的关系,只有用户的留存时间越长,才会不断产生消费,我们才能不断获得利润。
所以我们要想扩大产品的利润,最好的办法就是延长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提高用户留存。
因此,相比拉新,更重要的是先做好留存,只有留存做好,公司的增长才有意义,留存稳定,才意味着公司产品被用户和市场所认可。
二、如何找到影响用户留存的行为?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留存案例,同时也听说过“魔法数字”的概念,比如“Facebook一周之内添加7个好友”的例子,基本都成为增长圈里的标配案例。
大家看到这个案例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
为什么是添加好友这个行为?为什么是在一周内?为什么是7个好友呢?
其实,用户一切留存的本质其实都是感受到了产品的价值,让用户有留下来的理由,他才会留存。
所以回到Facebook的例子上分析,因为它是一个社交平台,没有好友如何社交?
如果没有添加好友这个行为,用户肯定不能感受到Facebook 的价值。
为什么是10天内添加?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张留存曲线图。
上面的走势图,有2个非常明显的区间,我把图中的2个区间分为:选择期和平稳期。
大家可以发现选择期过后的曲线就处于平稳阶段,所以facebook才有了10天内逻辑。
10天后属于他们产品的平稳期,但过了平稳期也意味着大部分的用户已经流失。
所以要在10天内的选择期内,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价值,也就是10天内完成“添加好友”这个行为,才能止损。
为什么会是7这个魔法数字?
这是我接下来重点讲的地方。
我们在做用户留存的时候,应该重点关注留下来的那部分人他们做了什么,而不是流失的那部分人。
因为用户流失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是用户留存的原因,永远就只有一个:感受到了产品的价值。
Facebook就是发现,留下来的用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添加了7个以上的好友:
当用户添加7个好友以下的时候,流失的波动就很大;当达到7个的时候,流失就非常平稳;而超过7个的时候,流失趋势和7个的时候相差不大。
因此,7就是一个分水岭。
所以,如何做好用户的留存,总结下来就是四句话:
1. 根据自己产品留存趋势图,找到符合自身的选择期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自己去看自家产品的留存曲线,在多少天后趋于平稳,那么在这个期限前,就是你需要让用户感受到产品价值的时间节点。
2. 根据产品业务模式,判定产品的核心操作行为
比如:微信是属于是社交产品,核心行为有添加好友,聊天、发朋友圈;知乎是知识社区,核心行为是浏览、关注、点赞、发帖等。
3. 分析留存下来的用户行为,提取这类用户核心行为的魔法数字
比如Facebook是添加7个好友,Twitter是关注30个人,网易云音乐是收藏10首歌等。
4. 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分析结果,优化产品
从用户在什么节点内,做了什么动作,达到了什么程度方面,提出多种留存假设,接着开始验证提出的假设,然后分析结果,最后优化产品。
三、如何提升用户留存
找到影响用户留存的行为,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但是我们都知道,用户肯定不会按照我们给他规划的路径来行走,不是我们希望用户做什么,就会做什么。
所以我们怎么办呢?
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的互联网公司都是怎么做的吧!
拿微博举例:
微博就是国内版Twitter,这点大家应该没意见。既然Twitter是关注30个人,那么微博也一样,你不关注,哪来的内容看。
看看微博是怎么做的,如下图:
当新用户注册微博时,微博会引导用户进行关注感兴趣的内容博主。
博主会每天提供一些有趣、有用的内容,来帮助微博留住新用户,但是如果用户点击【一键跳过】,都不关注怎么办?
微博还有一个大杀招:用户成长体系。
微博把影响用户留存的关键行为,全部安排到每日任务里,通过打造任务体系,以积分/金钱来驱动用户完成产品想要用户完成的动作。
想象下,当用户完成上图中的所有任务后,是不是就能感受到微博这个产品的价值了?
所以说,当你找到影响用户留存的关键性后,如果能打造一套适合自家产品的新用户成长体系,就能事半功倍。
目前新人成长体系,也被国内大多数互联网产品所采用,我就不久一一举例了,相信大家如果生活中有心观察,肯定就能留意到!
相关阅读:
1.用户运营:转化分析新漏斗模型!
2.用户运营:如何用B端运营思维做用户增长?
3.产品运营:如何用数据分析驱动产品用户增长?
4.APP用户增长:一个模型解决 90% 的增长难题!
5.如何做用户增长?以拼多多、小红书等为例
6.引爆用户增长:用户运营就是拉新吗?
7.用户运营:没了裂变用户拉新还能怎么做?
8.用户运营,金融产品怎么唤醒沉睡用户?
9.用户运营:如何玩转私域流量?
作者:钟业伟
来源:运营公举小磊磊(ID:gongju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