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如何高效策划一场活动,背后的运营”套路”有哪些?一个成功的活动策划,一定离不开以下三个要素。
1、业务目标
有人说运营要以用户为中心,这话是不对的,运营应该以业务为中心,目标是业务价值最大化,以用户驱动是实现业务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手段,因此不论做什么活动都是先明确业务目标。
如何定义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目标用户)在(活动时间)内产生(目标行为)的(数量)
比如:(KOL用户)在(6月1日-6月30日)期间(浏览付费内容)(100万次),产生业务价值(150万元)。
制定活动目标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考虑预算,并计算ROI或类似指标。ROI=(收益-成本)/成本。
比如上面的举例,如果花费的成本是50万元,则ROI=(150-50)/50=2。很多时候活动目标并不能直接有量化收益,这个时候也不一定要计算ROI,可以计算单个用户行为的费用,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没有直接的业务价值150万元,则可以量化为单次用户浏览的成本为50万元/100万次=0.5元。
2、用户动机
前面提到以用户驱动是实现业务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手段,在活动策划时应充分考虑用户有什么动机来完成我们的目标行为。
关于用户动机,不得不提游戏化运营的八大驱动力,关于这块的详细内容,之前在《游戏化运营怎么做,才能有效助力运营目标达成》一文中有详细介绍。
基于这八大驱动,归纳整理了八大活动类型,在大家策划活动时有个参考。
1)抽奖类
利益激励,背后驱动包括拥有、未知与好奇(一般每个产品、每次活动背后的驱动都可能综合用到八大驱动,但重要程度不同,这里只提几个主要驱动,后面每个活动分类相同,不再说明)。
优点:最常见,简单有效效果,一般活动效果不会太差(但也不会太好),一般在一个产品初期,可以通过该方法促活用户。
注意避坑:成本高,有奖才会参与;被滥用了,做坏口碑,很多抽奖都不中,或中了都是一些没有什么用户的优惠券、几分钱之类的,导致现在很多用户对抽奖类活动活动参与不积极。
技巧:产品初期可尝试,奖品要实用,且不宜太少,不要滥用。
2)裂变类
强大的社交驱动,裂变又分为不同设计形式,梳理了以下几种设计形式:
优点:通过社交关系,容易形成爆款。
注意避坑:裂变路径要畅通、避免因过渡分享打扰用户(用户要精准)、注意微信封杀。
技巧:“高风险高收益”,策划裂变活动时需要考虑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目标用户是谁:避免非目标,形成用户过渡打扰能够获得什么利益:裂变活动的利益噱头一定要目标用户有需求的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获得利益必须完成指定任务是否形成裂变闭环:要清晰指引被裂变的用户是否能够回流,需要清晰指引
对于被封杀,微信管控比较严格,建议在APP内或小程序内裂变。
3)打卡类
害怕失去,在积分体系中最常用到。
优点: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形成产品粘性。
注意避坑:及时反馈不够,容易用户流失
技巧:可以结合及时奖励和终极奖励,平衡用户流失和习惯培养,并配合用户提醒设计。比如用户打卡,每次打卡后获得小奖励,坚持到终点获得大奖,当用户忘记打卡时可提醒。这类设计通常也可以把奖励前置,逐步提现,比如先给用户100元奖金,坚持10天打卡才可以提现。
4)测试答题类
未知与好奇,渴望证明自己。
优点:趣味性强,容易裂变为爆款。
注意避坑:测试内容的趣味性不足
技巧:该类活动的重点是内容创意,在设计测试内容需要有参考依据。
5)PK与排行类
社交、成就驱动,一般用在熟人关系或具有强关联关系中。
优点:可充分利用社交传播,抓住社交红利。
注意避坑:排行的滥用(用户之间没有关联性去排行)、长尾效应(排名靠后的人积极性问题)
技巧:排行应搭配成就使用,多维度打造用户成就感,如排行范围、时间段、进步幅度等。
6)收集类
稀缺与拥有驱动。
优点:趣味性,可联合社交,增加话题感。
注意避坑:没有稀缺性或过于稀缺
技巧:分梯度设置概率,比如支付宝集五福,敬业福相对稀缺;做系列,比如集12生肖。
7)竞猜类
未知与好奇驱动
优点:赌徒心理,目标用户的参与意愿高。
注意避坑:竞猜内容没有公认的参考
技巧:竞猜适用于有行业标准的产品。
8)征集类
创造驱动。
优点:UGC贡献价值高,可重复利用。
注意避坑:用户参与门槛高、征集内容评选没有标准、未二次利用
技巧:征集内容不再多,而在精;同时做好征集内容的二次利用,扩大影响力,比如征集可以搭配竞赛投票开展。
9)小游戏类
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在驱动差异较大。
优点:趣味性强,用户粘性高。
注意避坑:与产品本身没有任何关联。
技巧:产品初期不建议做小游戏,当产品进入成长期之后可考虑。
以上9大分类,仅为个人梳理分类,给大家在做活动策划时有个分类参考,很多成功的活动策划都是在前人基础上“抄”+“山寨”,结合自己产品的用户特征和产品卖点来实现,最后一句奉上终极秘籍“多参考别人的玩法“。
3、营销节奏
一个成功的活动一定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分阶段营销。通常一个活动阶段分为:
很多人做活动都容易忽略造势、预热、复盘,悄悄的上活动,再悄悄的下活动,无疑是资源的浪费。
作者:运营小羊
来源:运营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