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盲盒营销方案案例范文

干货:盲盒营销方案案例范文

盲盒营销正迎来一次爆发。

盲盒顾名思义就是盒子中放置不同的物品,消费者凭运气抽中商品,正是这种随机化的体验,让用户欲罢不能,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营销方法之一。

盲盒营销能为品牌带来什么营销机遇?品牌又该如何使用盲盒营销?“盲盒思维”又能为品牌延展出什么营销手法?

盲盒营销类似于一种抽奖游戏的商品营销手法,能够大大刺激用户的复购率。

盲盒营销最初大量用于二次元领域的手办销售,由于二次元用户IP忠诚度高,常常有收集癖,盲盒营销快速刺激产品销售,挖掘用户的消费潜力。

今天盲盒营销已经成为IP玩具礼品、线上线下互动营销常用的方式之一。

无论是网红蓝V旺仔,还是玩具巨头乐高,还是科技巨头谷歌……都曾做过盲盒营销,相信如今在线下商场中,盲盒机器也并不少见,甚至被称为继“抓娃娃机”之后的另一个线下风口。

以盲盒IP营销著称的泡泡玛特,更是在两年时间内业绩增长140倍,在玩具市场上一骑绝尘,碾压众多传统玩具厂商。

前段时间曾通过“民族罐”而刷屏的旺仔,在线上销售中也尝试了盲盒式营销,一个盲盒中有4罐随机民族瓶牛奶,如果真有强迫症用户想要收集整个56个民族,恐怕要花上一大笔钱了~

其他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但不难发现,盲盒营销主打的就是人的收集癖和惊喜感,从而能让用户产生一种“上瘾”的感觉,而当用户收集完成之后,还能刺激用户转发社交网络,从而形成二次及多次传播。

盲盒营销的进化

盲盒营销起源于明治末期的日本,当时日本百货公司在新年期间都会销售福袋,福袋中内容不会事先公开,但往往会放入高于福袋标价的商品,比如福袋售价1万日元,福袋内的商品标签价通常是1.1万日元。

尽管福袋的价格通常并不高,但百货公司福袋的生意却繁华起来,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新年期间的常规促销手段。

但福袋促销的方式通常用来作为商品尾货处理,用户既能获得趣味性体验,商家也成功清理库存。

后来也开始有了一些透明福袋玩法,让用户能知道福袋里的内容。

福袋的营销思路延续到了80年代的日本模型市场中,当时大量模型爱好者制作模型并将其商品化,于是出现了“扭蛋机”的线下机器。

“扭蛋”与“福袋”大致相同,只是更集中在二次元、ACG等领域出现,销售的商品也大多是动漫IP手办、玩具模型、饰品挂件等。

扭蛋已经在日本风靡了近50年,近年来国内线下商场中也时常能看到“扭蛋机”,扭蛋用户中还有“扭蛋毁一生、入坑穷三代”的说法。

90年代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集卡式营销”,可以看做是盲盒营销在本土的早期应用。

最为典型的代表案例就是小浣熊、小当家等干脆面的水浒英雄卡,当时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卡片营销,比如笑傲江湖人物卡、游戏王周边卡等等,但水浒英雄卡由于人物多、收集挑战大、干脆面单价低、面向学生儿童,成为几乎整个90后的集体童年回忆,而卡片人物的一些攻击力、防御力等设定,已经可以作为桌游道具来二次应用。

后来到了21世纪,盲盒的概念已经逐渐定型,在国内2012年左右就开始有少量盲盒讨论,但直到2016年泡泡玛特大力发展盲盒产品,才让盲盒营销逐渐风靡,并一举激活了成人潮流玩具市场。

泡泡玛特不仅冲到天猫“模型玩具”品类第一,还在2018年底北京西单大悦城限量发售时造成了凌晨6点2000多人排队的盛况,堪比当年iPhone4发布时的场景。

今天盲盒已经成熟应用在各种营销场景,并尤其受Z世代人群的喜爱。

线上可以通过“拼手气”购买的方式购买随机商品,线下商超还有“盲盒机”的设置,逐渐成为“抓娃娃机”之后另一个线下流量入口。

盲盒营销背后的上瘾机制

盲盒营销本质上是一种游戏化的营销手段,这种游戏机制的设置让消费者有一种“上瘾”的感觉,这种“上瘾”心理其实并不复杂,众多国内外学者在防游戏沉迷、心理依赖、行为上瘾等研究中都曾分析过,这种上瘾机制如果在短时间内及时反馈(如线下盲盒机),甚至能达到一种“心流”状态。

相关畅销书《上瘾》中曾把上瘾机制拆解为四个环节: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

行为上瘾相关书籍《欲罢不能》把行为上瘾也分解为六大要素:目标、反馈、进步、挑战、悬疑、社交。

盲盒营销可以说在一定条件下覆盖了整个“上瘾”闭环。

不难发现,盲盒营销的“上瘾点”在于设计了一套不确定的收益反馈机制,这能够让用户产生一种赌徒心理,对盲盒购买的行为产生依赖与迷恋。其实在最初使用盲盒营销的二次元手办领域,目标用户往往重度迷恋产品品牌。

盲盒也好、扭蛋也好,还切入了用户的收藏癖,因此更多作为IP玩具、IP周边的营销手法,但品牌们的套路并不简单,盲盒营销中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技巧”来不断刺激用户的消费。

三大盲盒营销法则

法则一:不断推出新系列款

只要新品不断,用户就永远有了消费理由,而对于一个IP而言,新的系列款其实大多就是包装设计上的改良,从制作上来说成本并不像全新产品研发那么高。

比如匡威等帆布鞋品牌,可以通过品牌跨界联合等方式,设计新印花不断推出新系列,再通过营销手段进行推广,狂热的匡威迷就永远有动力买单。

法则二:设置盲盒专用“隐藏款”

“隐藏款”由于其稀缺性,可以制造一种产品消费寻宝体验。

通常来说,系列款产品可以直接购买到,但这种“隐藏款”无法从常规渠道中购买,只能通过购买盲盒的形式抽中,这也可以算是一种饥饿营销手法。

“隐藏款”的抽中概率通常很低,这也就能够刺激用户不断复购。小时候集过小浣熊水浒卡的朋友应该知道,有些特定卡的抽中概率其实非常低,如果要想抽中某张“稀有卡”,那要费不少买方便面的钱,这种手法同样被应用在盲盒营销中。

法则三:设置高价“限量款”

如果说“隐藏款”可以刺激用户复购,那么“限量款”就直接刺激用户高价消费。

“限量款”的做法并不少见,如果与盲盒营销再进行搭配,可以延展出更多营销花样,而“限量款”的推出还能在社交网络中形成较大声势,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盲盒思维”下的品牌营销

除了泡泡玛特这类潮流玩具、IP玩具之外,“盲盒思路”还能应用在其他品牌的营销推广中。要点就在于:

1、用户对品牌抱有好奇和期待;

2、用户想遍历不同的品牌体验。

在美妆行业里,不少品牌都有发布“圣诞倒数日历礼盒”的习俗,不同的单品/小样都会放置在日历礼盒的小格子中,用户在倒数的同时每天打开一个小格子,收获新的产品惊喜。每年的美妆品牌圣诞日历礼盒的设计、开箱测评都成为美妆界的年终看点。

由高圆圆投资的明星鲜花品牌——花点时间。

在套餐的设计上就采用了“盲盒”的形式,用户可以“预购+周期购”的方式订购鲜花花束,每周为用户送一束不同主题鲜花,但并不会直接告诉消费者具体花的品种,让用户对花束产生期待感与惊喜感。这其中固然有鲜花产品的特殊性,但也通过“盲盒”的方式增加品牌粘性。

红极一时珠宝品牌潘多拉手链主推的营销概念是,手链的每一颗珠子的寓意都不一样,挑选不同寓意的珠子串成独一无二的手链,用户既能够表达自己个性,又可能在收集珠子的过程中产生乐趣。

再加上包装良好的品牌故事,以及由此衍生出来关于“运势”次文化,受到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

除了收集癖之外,品牌还可以通过不同产品体验的设置,给予用户“盲盒抽奖”的感觉。

牙膏品牌舒克也曾推出一款“七天牙膏”,通过不同的包装设计、产品设计来给用户不同的心情体验,主打一周七天每天有不同心情。由于牙膏的口感口味在使用前无法预期,从而造成一种类似盲盒的心理体验。

网红新零售品牌瑞幸咖啡近期也在推出刘昊然系列盲盒,用户只需购买吸管杯就能赠送盲盒公仔。

在“盲盒思维”下品牌能延展出大量新奇特的营销玩法,但目前“盲盒”依旧主要应用在IP衍生品的推广中,盲盒营销的火热也跟潮品玩具市场兴起有关。

盲盒营销通常需要依附于品牌力的强大,否则难以产生足够的用户回响。

盲盒营销已经开始被各大消费品品牌巨头关注,无疑将成为接下来的营销风口,从线上盲盒电商、盲盒礼盒,到线下盲盒机器,都将给品牌营销带来新的方向与思路。

特别申明: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nwcn.com/120461.html。
(0)
运营学社的头像运营学社官方
上一篇 2023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3年3月19日

猜你喜欢

QQ:1124602020
微信:vl54120
备注:周一至周五全天在线,周末可能不在线,另外联系时,请告知来意。

公众号
交流群
运营学社会员,开通可享海量资源与多项权益,点击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