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我想跟大家聊聊社群运营,为什么突然想聊这个话题呢,一方面是因为我从2012年毕业后就开始做社群,对于社群我自认为还算是比较了解吧;另一方面是因为因为这几年社群的火爆,整个社会好像不管什么行业都在做社群,甚至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只是建了一个微信群,整了点人,就叫做社群了。。。
虽然说社群这个概念这几年才开始火,但是其实它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产物,早在1993年社会学家瑞格尔德就率先提出了“虚拟社群”概念,意指:
由“一群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的突破地域限制的人们,通过网络彼此交流、沟通、分享信息与知识,形成具有相近爱好的特殊关系网络,最终形成了具有社区意识和社群情感的社群圈”。
早期的社群存在于论坛,再后来人人网、QQ……直到2011年1月腾讯推出了直至今日依然火爆的微信,社群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对于社群的理解真的达到很高的水平了吗?好像并不是。
中国人好像自古以来都有一种劣根性:什么火,干什么。似乎并不知道,这个东西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做起来。好像就觉得别人能做,我也不差,我也能做起来的感觉。这就是我想说的话题——人人都想做社群,但人人都能做社群吗?
下面我会通过几个方面讲讲,我对社群运营的理解和思考,不一定对,仅供小伙伴们参考:
老生常谈的社群,为什么突然火了?社群运营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什么?1.老生常谈的社群,为什么突然火了
上篇文章分享了《我们看了那么多SOP,却依然做不好私域流量》,主要是针对私域流量,写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今天准备细化一下,主要说下作为维护私域流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的社群运营,对于社群运营,上面已经讲过,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会在这几年突然铺天盖地的被提及,我想这背后一定有一些原因的,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说说社群大火的原因是什么:
商家层面
01.流量焦虑
02.口碑传播
03.促进多次触达用户
04.提高业务抗风险能力
用户层面
01.选择困难证
02.找到同频的一群人
03.拓宽人际关系
首先,咱们先来说说商家层面吧:
随着越来越内卷,流量焦虑成了每个商家必须面临的问题,之前人口红利存在,竞争压力较小,商家们只要稍微给用户一些好处,用户也就源源不断地来了,用户成本也很低,只要有转化,成本就收回来了,这就导致商家不太重视用户服务,反正你不买,也有其他人买。
现在,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同类型的企业越来越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获客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企业不仅仅要做好用户体验,往往还要考虑营销、用户运营,要不断地用促销活动、产品升级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刺激用户消费,用户越来越聪明,企业稍不留神,用户就会“移情别恋”。
《超级连接》一书认为,应当将“流量思维”转变为私域的“触点思维”。
就是把每一个可以跟消费者连接的触点,都进行深度和持续经营,不断地自主造血。
在腾讯生态构建的“超级连接”体系中,包含超过 60 个可运营的触点,有线上也有线下。
对于商家来说良好的口碑传播是必不可少的,而社群在一定程度上就为商家提供了这样的助力,试想一下,如果商家在服务上做的确实很好,那么用户在社群里会有比较好的口碑传播,但是相反,如果那些不太重视服务的品牌,不太建议做社群,这种商家做社群的话会加大用户的投诉,用户会在群里煽动负面情绪,对于口碑非常的不利。
按照以往的,只是添加用户微信,每日想要触达用户就必须要给用户私发消息,这样频繁打扰用户,会给用户造成一定的困扰,用户删除好友后就无法再触达用户了,所以我们要做的不光是要添加用户好友,还有社群的维护,这时候社群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可以在社群里做好引导,多次触达用户,群内多个托儿,可以一起协助引导用户,完成转化及后续的二次销售。这也是这两年为什么很多传统企业或者一些个体经营商都在做社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通过以上见实的数据表可见,70%以上的用户能接受的商家是5个,那么也就意味着商家必须要抢占优势,不光是要添加好友,更好做好社群维护,以及朋友圈等,让用户记住你,才能真正实现私域的价值。
还记得2020年疫情的突然爆发给各行各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吗?线下门店无法营业,企业不得不转到线上,对于一些之前完全没有做过线上用户积累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对于之前已经做了线上私域流量用户积累的企业来说则可以快速反应,比如通过社群、小程序,做专场秒杀、直播带货等。
2020年11月9日,有赞发布其2020年Q3财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有赞服务商家的GMV达到723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19年同期,同比增长达90%,新增付费商家数量为45328家,相较于2019年同期,同比增长22%。
所以,做私域是抵抗危机风险的一个有效方式。有了私域,企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连接到消费者。
接下来,咱们就说下用户层面吧!用户为什么会进社群,上方已经简单跟大家罗列了一下原因,下面针对每条,我将进行详细的说明: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越来越丰富,选择越来越多,这就出现了信息过载,选择难度越来越大,对于这种选择困难,心理学上称为“选择过度”。
以前,商家更多的靠的是消费者“人找货”,所以大量的广告曝光吸引消费者,但是由于现在商品品类越来越丰富,所以广告效果也就越来越差,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提供“人找货”的选择权,更要做的是提供“货找人”的定制化服务。
而做好私域流量就能帮助用户去解决这个问题,举个例子:在某音上大火的测评短视频,不恰好就能帮助用户解决选择恐惧症的问题吗?
综上:以前流量的获取多靠购买,或者运营人员通过免费渠道获取,但是多为一锤子买卖,并没有对用户做好留存和引导用户复购,而做好私域流量,不光能培养你的KOC/KOL,更能提成你的品牌影响力,获取更多的流量,更有利于品牌的长期发展。
本质上:我们缺的不是用户,而是用户互动。一次用户互动就是一个流量,持续的互动最终转化为实际的成交。
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我作为一个用户为什么想要进一个社群呢,因为我想找到一些跟我同频的人,之前我总会参加一些线下的运营聚会,进一些社群,目的就是找到这些同行,同行在聊天上话题也能聊到一起,所以社群对于用户来讲,找到同频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比如宝宝树、美柚这些母婴APP,会主做宝妈群,宝妈们可以在社群里聊一些自己在带娃或者怀孕期间遇到的问题。
如上所说,进入社群一方面是为了找到同频,另一方面也是要链接一些比较牛的大佬拓宽一下自己的人脉关系,比如我,之前在前司可能除了认识自己公司内部的人之外,很少认识外部的一些运营人,但是进入了一些运营社群后,我不但链接了比较牛的公司大佬,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眼界,让自己不再局限于自己本身的工作,在后面的工作当中获取到更多的知识。
以上就是社群,对于商家、用户的好处,也就是为什么社群会火起来,好像全民都在做社群了。商家能获利,用户也能找到同频的人,也能选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双赢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
2.社群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什么
做社群,好处多多,那么社群是谁都可以做的吗?如果只是创建一个社群,平时聊天,那么确实社群每个人都可以做,但是我想说的是,不是建了微信群,QQ群……他就是社群,这种对社群的定义实在是有点狭隘了。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公司招聘的社群运营都是工具人,也就是有专门的策略运营团队提供SOP,这些社群运营只需要按照SOP跑流程就好,但是我觉得这不算是社群运营,更多的应该叫做社群运营助理。
接下来,就跟大家说说,一个社群运营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什么吧,下方是我在某招聘网站找的社群运营人员的JD:
通过上方的岗位信息,基本我们可以总结出来,社群运营需要具备一下能力:
当然这些是一个基本社群运营人都要做的,接下来我详细说下为什么需要这些能力:
很多人可能会问,我就是一个维护社群的,数据分析个啥?
所谓数据分析就是要知道社群每天的数据情况,通过数据分析知道社群运营过程中的问题,接下来怎么改进,这才是数据分析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用“AARRR”模型来辅助社群数据分析体系的搭建。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将社群运营拆分为5个运营周期,即:
在社群的5个运营周期中,下面是每块需要分析的指标和数据价值:
看了上图,我想你对社群运营为什么要有数据分析能力,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关于怎么做分析,在这篇文章里我就不详细说明了。
活动策划,顾名思义就是策划活动,上方数据分析部分我已经说了5个运营周期,那就意味着,从获客-激活-留存-变现-传播,这五个阶段都是要有相应的活动的,不做活动,我们怎么能够引导用户进群,又怎么能激活用户呢?……
关于活动策划部分,上方表格已经是比较全的了,可以作为参考,本文针对如何做活动策划,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
沟通协调能力,这个我就不多说了,不管是不是做社群运营,其他岗位都是需要比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的,在社群运营岗位中,不光是要协调领导去要一定的资源,还要去协调其他部门的配合:
基本的协调对接,差不多这些,复杂的活动也可能还有别的对接,所以沟通协调能力,也是社群运营必备的能力哦。
在社群运营的5个运营周期中,不管是获客还是促活,还是后面的转化等,社群运营人员都是要有一定的文案撰写能力的,在数据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析不同文案的不同效果,下方总结几个文案必须具备的几点要素:
1.整体字数不能过多,整篇文案最好不要超过200个字,让用户最好在30s内读完;
3.文案抓住重点,不要太多废话,语言要能引起用户共鸣;
4.多使用对比,突出我们的产品的优势。比如价格,可以使用一个价格锚点,原价XXX元,现价XX元。
这个能力,其实算是比较高阶的用户运营必备的了,比如新给你你一个项目,领导要求你要设置这个项目的社群体系,这时候这个能力就要派上用场了,下面简单说下这群体系搭建,整体需要考虑的几个要素:
关于社群运营,做它的意义,还有做这个需要的能力,我都在上面详细的进行了说明,今天就先写到这里,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关注公众号:小花花(om_note)
特别申明: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nwcn.com/116753.html。